(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形势错综复杂,牵动面非常广泛;因此,为了保障政治体制改革能够正确顺利地进行下去, 邓小平明确坚定地提出了必须把握的三项基本原则。
1. 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只是对一些具体的、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进行改革, 而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进行改变,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所以,它必须也只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邓小平指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在中国这样的大国, 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 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1](P341-342)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
2. 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邓小平指出:“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 我们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只能按中国的实际办事,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3](P229) “改革开放必须从各国自己的条件出发。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 左邻右舍不同, 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3](P265)他还强调指出:“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我们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这种改革又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谓的民主,不能搬用他们的三权鼎立,不能搬用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而要搞社会主义民主。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国家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3](P240-241) 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按照我们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保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 既不走邪路,又不走老路,而是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3. 必须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像中国这样有着13 亿人口的大国进行一场深刻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否则,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社会冲突,甚至发生社会混乱动荡的话,30 多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就会毁于一旦。因此,邓小平指出:“所谓有秩序,就是既大胆又慎重,要及时总结经验,稳步前进。如果没有秩序,遇到这样那样的干扰,把我们的精力都消耗在那上面,改革就搞不成了。”[3](P199) “政治体制改革很复杂,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所以,政治体制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我们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 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一旦不稳定甚至动乱,就什么建设也搞不成。我们有过‘大民主’的经验,就是‘文化大革命’,那是一种灾难。”[3](P252) 他还强调指出:“民主是我们的目标, 但国家必须保持稳定。”[3](P285) 政治体制改革“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1](P409) 但是, 通过长期努力,“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1](P337)
邓小平十分精辟地论述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任务、解决的主要问题、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等等, 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