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4)

二、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邓小平认为,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的社会。为此,他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且特别强调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3](P164)

1. 为了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现存的政治体制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具体的国家制度。这些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一些弊端。邓小平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3](P177)只有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 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才能真正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邓小平强调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1](P327) 邓小平透过现象看本质,认为这些种种问题的存在, 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存在着弊端这一最根本的原因造成的。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P333)因此,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

2.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迫切要求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深刻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互关系, 政治体制改革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 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3](P17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成为中心任务,改革开放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对于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那部分生产关系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这种改革, 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也进行相应的改革。因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缩小国家干预经济的范围、干预经济的程度、转变干预经济的单一行政手段, 要求政治体制必须做相应的改革,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下放权力、精简机构、克服官僚主义并转变政府职能。因此,邓小平强调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3](P164) 正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迫切需要改革现存的政治体制中不相适应的部分。

3.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所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 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 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3](P241) 本来,1956 年我国对于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为生产力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可是,由于我们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采取了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制度和用大轰大嗡方法去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导致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瞎指挥、浮夸风蔓延泛滥。再加上我们脱离了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急于求成,盲目求纯,不顾生产力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急于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 以及搞“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做法, 没有能够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我们遭受了“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两次严重挫折。邓小平通过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痛定思痛,深刻认识到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就必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就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对于过去那套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因此,他特别强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P150)改革开放30 多年的事实也充分证明,要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对现存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上一页 1 23456789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邓小平   治体制改革   改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