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中国农村治理考评制度的历史变迁(6)

第三,将原来的比较重视定性考评,变为现在的定量与定性考评相结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广大农村比较强调定性考评。其优势在于能保证大方向正确,但不足在于,许多无法定性者往往易务虚和落空,致使考评与现实和理想拉开很大距离。后来,农村开始强调定量考核,其优点是易落到实处,但另一问题出现了,即定量考核易走向生硬与机械,产生本本主义和刻舟求剑的误区。近些年,农村一些地方在考评时开始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定量的尽量定量,实在不能定量的也要使定性考核有针对性和便于操作,以达到令人信服的效果。如广西江南区对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的考评,坚持突出工作业绩、定性和定量考评相结合,收到了良好效果。周艳、李仕学、林涛:《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实行村干部绩效考评机制的实践与思考——南宁市江南区的经验借鉴》,《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增刊。 只有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并以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避免偏于一端,甚至出现盲人摸象的情况。

第四,将精神鼓励变为物质与精神的多种奖励,尤其是给一些优秀村干部以升迁机会,这是用人制度评估体系的大胆创新。如陕西彬县龙高镇甘池村党支书陈根生,带领群众走产业富民之路,给群众带来高效增收,连年考核位居前列,2006年被破格提拔为镇党委副书记。另外,龙高镇还有5名村干部享受副科级待遇,占全县享受副科待遇村干部人数的三分之一。彬县县委组织部:《龙高镇考核评价镇村干部》,《当代陕西》2009年第11期。 2009年,贵阳市47位村、居委会(社区)党支书、主任被提拔为乡镇、街道、区直机关副科级干部。龚金星、汪志球:《贵阳公开选拔47名“村官”任副科》,人民网,2009年12月2日,http://cpc.people.com.cn/cunguan/GB/10492090.html。 2012年,安徽阜阳市太和县考评出36个勤廉兼优村级班子、110个勤廉兼优先进个人,其中有2名优秀村干部被选拔为乡镇公务员。杨代军:《太和:创新考评机制激发村干部干事活力》,《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5月16日。 应该说,在农村干部考评中,强调精神高标及其鼓励固然重要,但如只限于此,就很容易使考评体系建设失于空洞和缺乏动力,这就需要进行制度创新。近些年,在物质、精神的双重考评和奖励中,又创新了优秀村干部晋升乡镇职员和干部这一制度,它对于农村治理无疑具有开拓性。

第五,将统一化考评变得更加多样化、更符合本地实际。因为有些项目是全国、全省、全市、全县,甚至是长期以来农村治理过程中常设的,而有的则是具有个性和特殊性的,这就需要在考核中有所变化和不断创新。如浙江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在《村干部绩效管理分线考核办法》中,就确立了共性、个性和分线三个考核方法。共性考核,是指对各村有着共性的工作实行的考核;个性考核,是指对配合镇党委政府完成区镇重点工作的村级进行单独考核;分线考核,是指对村干部的单线考核。《关于2014年度瞻岐镇村级干部绩效考核的实施意见》,瞻岐人民政府网,2014年4月22日,http://zhanqi.nbyz.gov.cn/art/2014/4/22/art_17059_366348.html。 除了这三类,还有更详细的考核区分。可以说,在全国所有的镇级考评办法中,瞻岐镇进行的复杂而细致的分门别类可能最具代表性。又如,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也采取村级分类考核办法,它将全镇18个行政村划为三大类,这包括综合发展村、优化工业服务村、优化农业发展村,从而避免了只从一个角度、不顾村庄类型差异来衡量农村治理的不足。涝泉村党支书范大全表示:按以往的考核方式,仅土地流转一项,他村就落后不少,而从工业发展角度考核,他就可以放下包袱、专门在工业服务上实行突破。相反,王林村是山区,党支书张洪亮则表示:原来考核工业指标,他村无工业基础,压力很大,实行分类考核后,他可集中精力搞农业,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就会同样干出成绩,不落人后。魏宁:《村级分类考核 盘活镇域经济“整盘棋”——柳泉镇在全市率先实行村级分类考核的探索实践》,《徐州日报》2013年4月14日。 因为不考虑具体情况,只用一个笼统的标准对农村实行考核,其最大的不足是不能彰显和突出地方优势,尤其是不能发挥村庄的特殊性,更不能调动其能动性和创新性。而多样化的考评标准,则可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统一性考核”的困境。

打破一元化甚至是僵化的考核模式,以多元、变化、创新的方式进行考评,这是农村治理近些年出现的重大变化,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农村治理   新农村治理   考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