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一元化”到多元化考评方式的转换
在农村治理较长一段时间内,考评方式比较简单和单一,这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与奖惩,而且由于《村组法》等的规定比较简略、模糊与富有弹性,致使考评机制往往很难落到实处。比如,村干部罢免一直成为困扰村民自治的难题,许多早该罢免的村干部因任职不到期,或到期后无详细和具体规定,而得不到实施。又如,由于体制所限,许多农村考核只停留在物质奖励上,很难与晋升、降职相结合,致使村干部缺乏积极性,使考评陷入表面化、被动性和形式主义困局。近些年,由于观念创新、科学管理和赋权于民,在农村治理上开始出现多元发展的考评新机制。
第一,将单一的“事后考评”,发展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综合考评。事后考评有其优势,但最大的问题是无法使考评具有前瞻性、监督功能和预警机制,使考评陷入“亡羊补牢”甚至难以补改纠错的被动局面。因此,在“事后考评”中加入“事前”和“事中”考评,科学规范考核方式,成为许多地方农村治理的新做法。如河北曲周县为突出考核办法的实用性,实行月度、专项工作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姚晓伟:《河北曲周:实行绩效考核管理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人民网,2011年7月7日,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15099806.html。 江苏宿迁市宿豫区蔡集镇出台《村级绩效星级考核实施意见》,实行的是“季考+年考”绩效星级考核法。《江苏宿迁“季考+年考”创新极级考核机制》,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3月20日,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117100/9049973.html。 这些多样的考核办法,起到关口前移和防微杜渐的作用,也拉长了考核的时间长度,是对以往“事后考评”的丰富、发展和超越。
第二,将单一评价标准尤其是主要重视经济能力,变为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要求和综合考评。如前所述的蔡集镇即是如此,它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解为民强星、民富星、民风星、民生星、民主星五个方面,共56个考核项目,实行过程考核(季度考核)和结果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曲周县对农村干部的考核,突出思想道德、工作能力和带民致富能力,也强调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的质量、效益和贡献情况,尤其是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和利用情况、民监委运行、“一制三化”和“四议两公开”等情况作为考核重点。较有代表性的是,不少地方注重对德、能、勤、绩、廉五项的考评,还有的地方在考核方法上则变得更加细致多样。如河北省委组织部制定和下发了《河北省大学生村官综合量化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建立了“一定量、七评价”的考核评价机制,使考核评价工作更贴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实际。“一定量”即通过对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进行定量考核、量化打分,满分为100分。“七评价”即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思想品德、能力素质、服务群众、创业发展、个人获奖、民主测评和基层党组织七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从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现实表现,既看到其工作实绩,也看到其德才素质,从而避免了以往考核方法单一、考核结果可比性不强的弊端。郭文东:《河北建立大学生村官百分制综合量化考评机制》,《大学生村官报》2013年12月20日。 可见,从单一经济指标向丰富多样的综合考核转变,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