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十八世纪唯物主义虽然把洛克的学说发展为彻底的感觉论,强调一切认识来源于感觉,反对上帝存在,但他们讲的感觉、经验等等只是一种个体的感知、被动的静观。他们对具有普遍性的理性认识了解很不够,从而在根本上并未能超出洛克的基本立场,仍然没能解决科学的普遍必然真理性的课题。
于是,这课题历史地和逻辑地摆在熟悉当时各派哲学和各门自然科学的康德的面前。
一般哲学史常说,康德是上述大陆唯理论与英国经验论的综合者。这个流行很广的老生常谈,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指出了康德认识论的某些特征。但如作为对康德哲学的全面概括,则似乎不够准确。首先,这只是从思想而不是从现实根源来解释和规定康德,还是黑格尔哲学史那种从思想到思想的观点。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这主要只讲了认识论,而未从包括伦理学和美学的全部康德哲学着眼。第三,唯理论与经验论各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派别,笼而统之说康德综合了二者,掩盖了哲学上远为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例如,这种说法经常说,休谟的终点是康德的起点,由休谟直接康德。于是,与康德同时而略早的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便被一笔抹杀。实际上,康德一方面赞赏伊壁鸠鲁和洛克,宣称反对巴克莱和笛卡尔,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渊源和倾向,但同时,柏拉图、莱布尼兹和休谟的唯心主义,对他影响也很大。(康德在何种程度上掌握和理解了唯理论和经验论上述代表们的著作,也是至今还有许多争论的问题。现代好些康德研究者强调康德并未读过巴克莱的主要著作,对莱布尼兹的《人类理解新论》也知道得很晚(因该书出版晚)。伏雷肖尔(HermanJ.de Vleeshauwer)则强调休谟对康德并无任何重要影响,等等。)他所继承和综合的,更多是唯心主义的唯理论(莱布尼兹)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休谟)。他所反对的,其中就有法国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反映论。他的伦理学很大成分上就是针对法国唯物论的。在这意义上,不了解法国唯物论,也不能很好地了解康德。所以简单说康德是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综合,失之粗略。
三牛顿和卢梭的决定性影响
最为重要的是,真正决定康德哲学,使其具有积极内容的,并不是唯理论或经验论这些哲学派别,也不是任何哲学家,而是以牛顿(1643—1727)为代表的当时自然科学思潮和以卢梭(1712—1778)为代表的当时法国的革命浪潮。牛顿和卢梭才是真正影响康德的两个最有力量的人。在这两个人身上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追求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他们对康德的影响远不只是思想资料问题,而且是现实生活对康德思想影响的集中表现。当时广阔的现实正是通过这两个时代的标兵作为中介环节,对康德投射了深厚的光影。从下面康德思想发展行程中,可以具体地看出,从早年起,康德便是近代实验科学倡导者伽利略和牛顿的研究者、信奉者,积极参加了自然科学的活动,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发现和思想。另一方面,宗教、神学等形而上学和世界观问题本来即是康德注意的中心,法国革命前夕以卢梭著作为突出代表,反映出当时一系列社会、政治、宗教、教育的危机,使这些旧形而上学问题具有新鲜的迫切现实意义,更强烈地吸引着他。当时自然科学和当代社会问题,是康德哲学产生的现实土壤。科学与民主是当时也是以后许多世代的两大基本问题,康德接受牛顿和卢梭的巨大影响也正在此。康德是吸取了当时时代的最先进的思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