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李泽厚:谁对康德思想影响最大?(4)

下面我们简略回顾一下与康德思想来源直接有关的欧洲近代哲学,这主要就是所谓唯理论与经验论。

培根(1561—1626)和笛卡尔(1596—1650)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哲学的创始人。培根提出了重实验、重经验事实的归纳法,成为英国经验论的先行者。笛卡尔则以“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一切事物均可怀疑其是否真实,但我在怀疑—我思这件事清清楚楚无可怀疑,从而“一个在思想的我是存在的”也就无可怀疑),重理性、重演绎,要求从所谓“清楚、明晰”的原理推出一切知识来,成为大陆(法、德、荷兰等西欧国家)理性主义(即唯理论)的带头人。笛卡尔认为,像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两直角之类的数学,便是“清楚、明晰”、绝对可靠的先天理性知识。

唯理论者追求认识的普遍必然的真理性,把这种真理性归纳为“天赋观念”之类的理性。斯宾诺莎(1632—1677)认为:“完善的方法在于指示人如何指导心灵,使它依照一个真观念的规范”(斯宾诺莎:《理知改进论》丙。)去进行认识,“理性的本性在于认为事物是必然的,不在于认为事物是偶然的”(斯宾诺莎:《伦理学》,见《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299页。)。他认为,从感官知觉得来,不依理知秩序呈现的一般经验,是不可靠的、虚妄的知识,它们只给人一些偶然的迹象,不能获得真理。斯宾诺莎企图从所谓“先天理性”的“自明公理”推论出一切必然的知识。

对康德有巨大影响的是唯心主义唯理论者莱布尼兹(1646—1716)。莱布尼兹认为,宇宙是由许多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精神单子所构成,它们是“内在活动的源泉”、“无形体的自动机”,具有不同程度的知觉和力的能动性。作为这种能动性的高级形态的“理性灵魂”或“精神”,则使人认识必然真理。在莱布尼兹看来,动物的认识全凭经验和联想,而人的认识则凭天赋的理性,以得到如数学那种必然的知识。他说,“只有理性能建立可靠的规律……在必然后果的力量中找出确定的联系。这样做常常使我们无需乎实际经验到影像之间的感性联系,就能对事件的发生有所预见,而禽兽则不然。”(莱布尼兹:《人类理知新论·序言》,见《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504页。)感觉论者本有句名言说,凡存在于理知中的东西,无不先存在于感觉中,莱布尼兹说他同意这句话,但要补充一句,即理知本身除外。莱布尼兹认为,只有理知才提供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推理的真理”,像实体、因果这种概念决不能在感性经验中获得,感觉只能提供偶然的不可靠的事例或“事实的真理”。莱布尼兹把一切真理和知识的来源和标准,归结为所谓先天理知中潜在的天赋观念和自明原则,外界对象只不过起一种“唤醒”作用而已。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是获得普遍必然的“推理的真理”的规则,而所谓“充足理由律”则是“事实的真理”的依据。凡事实都有原因,而无穷系列的最后原因或“充足理由”便是上帝。总之,上帝、理性、形式逻辑成了一切真理的渊薮和寻求真理的根本方法。笛卡尔用心理学为中世纪神学家提出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作证(由人们具有完满观念来推论上帝的存在),莱布尼兹也接受这种看法。这就显示出:唯理论否弃经验,单凭理性,实际上并不能区别正确与错误、科学与宗教,他们追求的普遍必然的知识实际上并不都是真理,有些只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独断,与近代科学精神背道而驰。原来为反抗盲从教会要求挣脱宗教桎梏而强调理性的唯理论,随着科学的进步,已陷入严重的危机中。康德对这一点感受很深。

莱布尼兹

莱布尼兹在反驳洛克时明确指出,洛克比较接近重经验的亚里士多德,而自己则接近柏拉图。与柏拉图路线的莱布尼兹相对立,洛克(1632—1704)是唯物主义的经验论的代表。他反对“天赋观念”,认为一切知识起源于感觉。他说:“心灵像我们所说的那样,是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心灵是怎样得到那些观念的呢?……它是从哪里得到理性和知识的全部材料呢?我用一句话来回答,是从经验得来。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洛克:《人类理知论》,见《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366页);“首先,我们的感官熟识了个别的、可感觉的对象,就按照对象影响感官的那些不同的方式,把对于事物的一些清晰的知觉传达到心灵里面。这样,我们就获得了我们对于黄、白、热、冷、软、硬、苦、甜以及一切我们称为可感性质者的观念”(同上书,第367页);理知不过是储备、重复、比较、联结这些“简单观念”。在洛克看来,一切复杂观念都不过是简单观念的机械结合,从而,理性也就不能超出由感觉提供的简单观念之外。认识因此不但没有感性阶段与理性阶段的本质区别,也没有普遍必然性的问题,事物既都是特殊的存在,一般的抽象概念便不过是它们的“名义上的本质”而已。洛克只注意研究感知的经验性质。他从感觉经验出发,区分出物质有“第一性质”(体积、广袤、形状、动静、数目等)与“第二性质”(声、色、香、味等),认为第一性质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第二性质则不过是外物的某些不可见的第一性质(物质微粒的不同大小、组织、运动)作用于我们所引起的感觉的能力而已;“这些性质,不论我们错误地赋予它们以什么真实性,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在物体本身中的东西”(同上书,第375页)。这样,声、色、香、味都被洛克认为是依存于主观感觉的东西了。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