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夏中义:思想家应提出并回答时代重大命题(6)

我非常敬重王元化,把王元化看成是感动1990年代中国的思想家。王元化被海内外学界公认为是思想家,是1992年后的事。那场政治风波后,中国思想界有两个人很值得我们缅怀。一是李慎之,他对1990年代初沉闷的思想界来说,是一个旗帜鲜明的道义符号,他的文章激活了知识界坚忍探索的勇气。当时有人提出“南王北李”。李慎之回应得很大气,说自己虽做一点学问,但主要不做学问,而王元化是做学问的。这个“学问”的内涵,主要指“思想”。

1990年代,王元化做了两件重要的事:一是反思《社会契约论》,二是反思五四。反思《社会契约论》,其实是把反思百年中国激进主义在世界思想史上的源头追溯到卢梭;还有就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以陈独秀为符号的激进型政伦人格的四个特点的反思,依次为“意图伦理”、“庸俗进化”、“言行峻急”、“启蒙心态”。沿着王元化反思五四所展开的路径,不难看出激进思潮确实可从五四算起,尽管根并不在五四。根在哪里?这根至少可追溯到1903年前后的晚清,国运的风雨飘摇导致朝野对“亡国灭种”的焦虑达到极致,除却革命,别无他途。当时几乎每个关怀国运的人无不高喊“革命”口号。当年国人注入“革命”的涵义诚然不是指制度创新,而主要指对现存秩序的破坏乃至颠覆。这种破坏性的狂躁一直延续到陈独秀为代表的《新青年》身上。如此反思陈独秀为符号的激进型政伦人格的四个特征,也就从一特殊视角证明了林毓生所提出的、从五四到“文革”确实绵延着一条激进主义线索。1960年代当林毓生在芝加哥大学师承哈耶克、做博士学位论文、提出这线索时,他是从《新青年》杂志读出来的。而王元化反思激进主义,则是以他对自己信奉了半世纪之久的左翼教义的活体解剖为前提的。这就难能可贵了。王元化的反思意味着呕吐,是对自己年轻时所吸纳的、却被历史所证伪、也被良心所唾弃的教义作呕吐。这需要勇气。

如何理解思想家王元化的酷和飚

记者:您对王元化非常尊重,但我也听到一些人对王元化的某些方面不以为然的说法。

夏中义:这不奇怪。王元化所反思的陈独秀的激进型政伦人格特征,他身上都有,甚至有时会以很酷、很飙的样子呈现出来。李子云(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夏衍的秘书)说过,不论地下党时,还是1949年后,王元化臧否人事不仅酷,而且飚。一个飚字,就把王元化和陈独秀连在一起。什么是飚?这就是“人伦不守恒”。当觉得自己很革命的时候,于是自信真理都在手中,正义都在胸中。当我是革命的,你是不革命的,于是说什么都是正当的。当我是新的,你是旧的,所以我对你天然有一种道德优越感。甚至因为我有此道德优越感,我可以把你的命运捏在我手里,无须把你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主体来尊重。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