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常修泽:对中国新阶段结构转型战略的新思考(5)

第二,从现实角度分析,以人的发展为导向是摆脱“GDP中心主义”惯性运作的理性选择。

中国提出“调结构”非自今日始。但多年来,总的看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原因何在?虽然有外部冲击的客观原因,但从深层根源说,基本上还是一个旧的发展理念和体制在惯性运作、在束缚着中国。这里面要害是以GDP为中心的速度增长主义的思想作怪。

先看一个基本事实:多年来,中国以GDP所代表的物质财富快速增长,但城乡居民——人的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请看30年两条曲线的“剪刀型离差”(见图3)。

从图3所示可清晰看出:30多年来,上曲线所表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势头强劲,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陡然上升;下面两条曲线所表示的城乡居民收入线虽然也在上升,但与GDP离差很大,而且呈现逐步扩大趋势,以致形成一个“剪刀差”。上面线可称“GDP增长指数线”,下面线可称“民富增长指数线”。这个图反映了中国“GDP增长线”与“民富增长线”的离差程度。

既然以追求GDP增长速度为首要目标,那么,怎样才能使GDP高速度增长呢?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就是扩大投资。于是,“投资驱动型”模式应运而生。进一步往下挖掘:“投资驱动型”深层的原因是什么?笔者以为是“政府主导型”(“官本位”)作怪。在此,我们发现了“物本位”与“官本位”的内在联系。“GDP至上”——“投资驱动”——“政府主导”,这是一个有着紧密联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完整的“因果链”。要摆脱这一链条的惯性运作,必须从源头上提出“以人的发展为导向”。

第三,从未来趋势分析,“以人的发展为导向”是适应新阶段中国人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出现某种阶段性变化。总体上判断:到2020年中国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就意味着,下一步中国将转入以追求人自身更高发展的新阶段。

在新的阶段,人民群众将会提出与以往不同的需求,这类需求越来越具有多样性、进阶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讲究HDI(“人类发展指数”)指标,也更有意义。一方面,客观地讲,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从现实来看,在“生存”、“自尊”和“自由”三个方面,中国的“人本”还处于“低端”状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当代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不仅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重塑着人的自身,“无限制新人”背后所隐含是更富独立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常修泽,2008)。

上一页 1... 34567...11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