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两种“本位”,首先是克服“物本位”,改变GDP在官员内心世界至高无上的地位,确立“人类发展指数”等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的约束作用。其次是克服“官本位”,转变“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又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但近来出现一种把“政府的重要作用”解释为“政府驾驭市场”的观点,且颇为流行,应该澄清和纠正。同时,要实施“三张清单”即: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干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的责任,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从更深层考虑,还要推进政府自身的结构改革,建立政府权力体系内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衡机制,使政府“有权而不能任性”。
第三,推进“五环式”改革。笔者在2008年出版的《人本体制论》一书中指出,新阶段历史要求中国开展的是类似奥运“五环”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制度改革[2013年10月出版的《包容性改革论》一书和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上发表的文章对此已经详细论述,这里不再展开。参见常修泽《包容性改革论探讨——中国中长期全方位改革的战略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6期。]。在新阶段,无论是哪个结构转型,都会触及经济体制乃至政治社会文化和环境资源体制。可以这样说,没有“五环”改革的突破性进展,经济结构的改造、转型、升级是不可能的。为此,中国新阶段应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五位一体”改革“蓝图”推进全面改革,扫除制约经济结构转型的体制障碍。这就意味着,本文研究的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五环改革”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第四,反腐败与突破固化利益格局。新阶段的全方位改革将会遇到重重障碍,其中,严重的腐败和固化的利益格局是最大的障碍。春秋时代郑国政治家子产曾讲过一段颇有哲理的话:“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左传·昭公二十年》)如果执政者严格执法,就很少有人以身试法,相反,如果执法者太过懦弱,就会有人“狎而玩之”。
中国确实有过“水懦弱”的情况。不是不想医治这个“患病的机体”,但当“打开”之后看到“五脏六腑”已经那样,没敢动“大手术”,只好“缝上”继续维持。于是历史老人看到了那么多“狎而玩之”的官僚纵欲妄为、“玩死”自己。这种情况不应该继续下去了。
中国需要严厉而有效的“反腐败”斗争,切实制止官僚“狎而玩之”。通过“反腐败”,矫正权力与资本结盟、权力与利益交换的格局。同时,必须摆脱既得利益格局中某些“障碍力量”的束缚,改革者首先自己不要被既得利益集团所绑架,决策者也不能顺着权力与资本结盟的思路来决策。唯有超越固化利益格局的羁绊,才能开创改革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常欣,2014:《增长动力转换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常修泽,2008:《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体制安排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常修泽,2009:《广义产权论——中国广领域多权能产权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常修泽,2013:《包容性改革论——中国新阶段全面改革的新思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常修泽等,2013:《创新立国战略》,北京、海南:学习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2013:《中国统计年鉴201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美]道格拉斯·诺思,1991:《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德]恩格斯,1986:“致朱·卡内帕”,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9)》,北京:人民出版社。
[德]恩斯特·卡西尔,1985:《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2008:《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德]马克思,196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733—7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