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四个视角下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述评(7)

参考文献:

[1]徐湘林.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5):3.

[2]陈金龙.国家治理理念的重要革命[N].中国教育报,2013-11-22.

[3]杨雪冬.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1):22.

[4]郑言,李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6-7.

[5][24]江必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3-11-15.

[6][15]俞可平.民主法治: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之路[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12-23.

[7]桑玉成,刘建军.第四件大事:构建现代化的民主政治和完善的国家治理结构[J].新视野,2012(6):14.

[8](美)拉里·戴蒙徳.评王长江《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G]//俞可平.中国治理评论(第一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77.

[9]叶小文,张峰.从现代国家治理的高度认识协商民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6.

[10]何增科.理解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1):12-13.

[11] 徐勇,吕楠.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1):8.

[12][32]汤梅,卜凡.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政府权力配置与运作[J].探索,2014(1):4-5;4-7.

[13]李树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N].内蒙古日报,2013-12-20.

[14](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79.

[16]俞可平.国家治理评估——中国与世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附录一.

[17]陈朋.决定国家治理能力高低的三要素[N].学习时报,2014-03-10.

[18]刘勇.用法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N].解放军报,2014-03-17.

[19]竹立家.着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12]:10-11.

[20]王新.国家治理能力视野的制度建构、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14(3):5-12.

[21][35]柏维春.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2-28.

[22]任勇,肖宇.软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内容与机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2):147.

[23]周平.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N].人民日报,2014-01-05.

[25](美)李侃如.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评价[G]//俞可平.中国治理评论(第一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43.

[26]徐琳,谷世飞.公民参与视角下的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6-42.

[27](美)弗朗西斯·福山.什么是治理[G]//俞可平.中国治理评论(第四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5.

[28]胡键.惩治腐败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2):144.

[29]牛福莲.厘清政府职能边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N].中国经济时报,2014-03-04.

[30]雷雨若.“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暨国家治理与全面深化改革”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14(2):125.

[31]景维民,张慧君.制度转型与国家治理模式重构:进程、问题与前景[J].天津社会科学,2009(1):83.

[33]彭中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理阐释[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1):42-46.

[34]徐湘林.“国家治理”的理论内涵[J].人民论坛,2014(4):31.

[36]蓝志勇,魏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顶层设计、实践经验与复杂性[J].公共管理学报,2014(1):7.

[37]时和兴.国家治理变迁的困境及其反思:一种比较观点[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1):27.

[3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3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研究所)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述评   国家治理   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