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四个视角下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述评(6)

五、结语

尽管学者关于“治理”、“国家治理”的研究颇多,也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学术界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目前仍停留在宣传、注解方面,系统性、深入性的研究较少,仅有许海清所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3)一书论述较为全面。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基础理论方面,涉及国家治理、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提出的必要性和意义等;其二,应用性对策方面,包括政府治理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及对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党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具体建设对策等。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成为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

(1)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政府功能的界定。政府具有强大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的主体,影响着社会治理和市场治理的运作和效能。改革开放以后,威权主义的治理模式结束了民粹主义的无序状态,并在短时期内凝聚人心、形成共识,通过行政、政策手段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性改革方式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社会活力,加快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改革不彻底引起的政府治理不规范,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市场治理之间关系扭曲等现象也长期存在。在新形势下,如何重构国家和社会、政府和市场、国家和公民、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协同治理与分级治理的关系,优化“有限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配置,重塑政府本身具备的宏观调控能力、制度供给能力、秩序稳定能力,提高政府治理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避免“政府职能难以匹配市场,国家权力无法协同社会,精英集团不愿容纳大众”[37]的“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学术界应该关注的问题。

(2)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部结构及各要素地位及相关关系分析。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系统运转的最优化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首先要架构国家治理的格局,确立科学的国家治理结构,明确各构成要素的位置、功能,构建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和耦合机制,实现治理结构内部各要素既自我进化又协同进步。

中国的改革本质上是制度安排和体制变革,制度的作用一直被重视。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38],改革的目的是花几十年的时间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39]。当前中国存在的诸多社会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不配套、不衔接造成的,治理危机表现为“合适规范真空”和“合适制度缺失”[40]的危机。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就是要转变制度范式,消除“制度失效”、“制度危机”。不过,重点并不在于制定了多少制度,而在于制定了怎样的制度,如何重新整合各类制度、协调制度之间的关系、确保制度的严格实施及取得良好效果。未来国家治理制度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包括:国家治理中的制度伦理、制度逻辑和制度理性;现代化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构成,及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共生互补、相互支撑的联动机制;根本制度与基本制度、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以及具体制度之间的协调机制;各项制度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的监督评价机制。

(3)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话语、中国经验、中国理论阐释。国家治理是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为解决本国的治理危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关注其他国家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他们在理念设计、制度安排、操作程序和行动策略等方面的异同,探究他们在国家治理制度构建及执行方面的成败,总结他们具有普遍意义的先进做法和一般性规律。目前学者对国外理论的阐释、借鉴,以及对苏联、日本、美国等具体国家治理实践的梳理、总结较多,对中国国家治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的做法、规律总结较少,理论阐释不够。未来随着中国国家治理实践的发展,需要加强研究的是:深入研读相关文献,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传统文化中关于国家治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分析蕴含的制度伦理;熟悉外国学者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沿理论,总结发达国家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实践及得失;梳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史,总结经验和不足,归纳基本做法、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并揭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互动关系;继承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吸收传统文化中国家治理的智慧,融合建国后党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基本经验,借鉴其他国家治理的理论和做法,构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话语、中国理论,形成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经验。

(4)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多学科、多角度阐发。目前学者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学科,仅有少数学者从经济学、法学、社会学角度进行阐释。未来需要多学科、多角度围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多个维度展开研究,包括:其一,规律性研究,探寻国家治理及其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律及具体层面的规律,比如提升和整合文化,将文化塑造与国家治理有机融合、提升国家“软治理”能力的规律;其二,价值性研究,阐释国家治理的理念系统、价值系统,重点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整合各种社会思潮,发挥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引领和统帅作用;其三,情境性研究,客观分析国家治理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主客观条件、风险与挑战等,把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在对国际形势和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其四,评价性研究,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科学评价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程度、绩效等;其五,比较性研究,比如分析公共治理与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与政治体制改革、国外治理模式与中国治理模式、改革开放前后国家治理模式的异同等。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述评   国家治理   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