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已逝 风骨长存
骞芳莉 民建中央委员、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
7月11日下午,突然得知思危主席病危,我急忙赶到协和医院,望着病榻中的思危主席,心中一遍遍默默地祈祷,期盼能有奇迹出现。走出病房的那一刻,强忍的眼泪还是禁不住流了下来……
12日凌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主席与世长辞,一代大师星辰陨落,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哀思与怀念。
依然记得第一次见到思危主席的情景,那时我刚加入民建不久,他来陕西考察调研,还专门召开部分民建会员座谈会。会后思危主席简单询问了一下我的工作情况,还就如何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给予了指导。虽然身为民建的领袖,经济学的大师,但他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就像循循善诱的导师,不吝爱护与帮助的长辈,我的紧张情绪顿时得到了缓解。
2007年,我调入北京工作,特别是成为民建中央二支部的一员后,经常有幸聆听思危主席的教诲,在个人成长道路上得到他的亲切关怀、悉心指导,获益匪浅。
记得2012年秋天,我们研究中心与江苏昆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第四届中国金融外包峰会,我邀请思危主席做主旨演讲,他虽然很忙,但还是欣然接受,为我们做了《我国金融改革与金融服务外包》的精彩演讲。他认为,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健康发展须根植于金融改革,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是金融改革的三个方向。他强调,我们要提高国际竞争力,真正能够在国际市场上靠我们的经营和管理,靠我们的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只有真正实现了国际化,我们的金融服务外包工作才能够相应地发展起来。
在讲到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时,思危主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大企业就像人的脊梁、中小企业是血肉。没有脊梁的人站不起来。但如果只有脊梁没有血肉人就成了骷髅。所以中小企业在经济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使得中国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必须要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思危主席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他曾提过的一个建议:搞社区银行。他幽默地说,“我提出了一个笨办法,叫大银行贷给大企业,小银行贷给小企业。这个笨办法实际上就是牛顿养了两只猫,大猫和小猫,家里墙上开了两个洞,人家问他为什么开两个洞,他说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否则如果同时要过的话,小猫肯定被大猫给挤住了。”能把金融问题讲得这么诙谐生动,思危主席是绝对的大家,他的博闻强识,睿智深邃,让人充分感受到长者之风、智者之范。
思危主席还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指点迷津,未来我们要更加注重内涵性增长。如今,接包方和发包方不仅是委托关系,还有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这势必要求接包方要有很强的业务咨询能力和知识处理能力,提升自身实力,这是未来服务外包企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思危主席作为 《国际投资并购国别法规政策研究》一书的总顾问,不但带病写序,更多次与我们座谈讨论,治学之严谨,令大家非常钦佩。他强调:“国际投资并购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外商来投资及并购,主要是经济利益的原因,不是政治的原因和考量。要重视引进有益于我国的战略投资者;要用互利双赢的观点评价并购效果。二是要规范审查外资并购,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国际投资并购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并购有利于国家引入外国投资和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但过度的外资并购则会导致国际性生产和销售的集中与垄断,妨碍科学技术的进步,冲击民族产业,影响整个市场结构和经济安全。因此,国际投资并购与政府监管已成为重要的时代议题。”
身为晚辈,我非常有幸,能够有机会向思危主席学习讨教关于金融、经济的精辟看法和深刻见解。至今想起主席的教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难以忘却。
思危主席走了,他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和生活,离开了他日夜眷恋的亲人和朋友。在他的身上,闪烁着正直人生的光辉,他留给后人的是宝贵的精神遗产。
我们对思危主席最好的纪念和追思,就是传承他的思想精华,发扬他的高德风尚,谨记他的指导与教诲,“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认真,做学问要勤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