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成思危先生
肖江 民建中央二支部会员、海岸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初识成思危先生是1999年秋。当时我的博士生导师,著名管理学家,时任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陈荣秋先生来京拜会已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成思危先生。成思危先生1996年被聘为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客座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一直和荣秋先生共同招收和指导博士生。荣秋先生来京拜会思危先生的目的也是希望就所指导博士生论文之事征求思危先生的意见。
思危先生知道荣秋先生的来意后,立即安排在其全国人大办公室见面,我陪同荣秋先生前往。
见面寒暄了几句之后,两位先生立即将话题转至所指导博士生论文的正题。荣秋先生考虑到思危先生已经担任国家领导人,国务繁忙,建议他不必亲自审阅和修改博士生的论文,以免耽误他太多的时间。思危先生听后立即婉言谢绝荣秋先生的好意,坚持亲自审阅所指导博士生的论文。后来,据荣秋先生所言,思危先生不仅认真审阅其指导的博士生论文,还书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后来,每当荣秋先生和我谈及这件事情,都会感叹不已。
自那次见面后,一直有十年时间没有见过思危先生,直至2009年6月。当时,我被通知参加民建中央直属二支部活动。民建中央直属二支部是思危先生提议设立,并将自己也归入二支部,坚持参加每一次的支部活动。正是在二支部的定期活动中,我有幸多次近距离晤见思危先生,并聆听他的思想和观点。
尽管当时思危先生已经卸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之职,但是,由于其在经济方面的卓越建树以及社会影响力,邀其参加的国内外各种活动非常多。繁忙的各类社会活动和各种会议以及演讲占去了他的许多时间,也影响到他的身体。但是,他依然乐观而勤勉,积极而豁达,常年活跃在国内外重大经济活动的舞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进步奔走发声。
尽管思危先生平常非常忙碌,在我的印象中,自1999年6月以来,除了今年生病住院外,每三个月一次的支部活动,他从来没有缺席过。而思危先生的每一次出席都成为二支部的盛会,因为,每一个二支部的成员都希望在和思危先生的交流和互动中,聆听思危先生精妙而睿智的话语和观点。
在我的印象中,思危先生思维敏捷,观点独具,思想前卫而不激进,观点新颖且不逾矩,彰显出一代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的风范。
思危先生的爱国与报国情怀感染着我和二支部的每一个人,他的人生经历也激励着我们。他的朴实无华的言行,他的谦谦君子之风,给我以及和他接触过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思危先生不仅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大家,他还十分喜爱文学和音乐。当他知道我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又是中国诗歌学会的理事,曾出版过多部文学作品时,孩子般地要求我在送给他的书的扉页上签名。以后的每一次见面,他都会询问我是否有新的作品或文章发表。在他的鼓励下,我的一本散文集准备结集出版。当我将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他高兴地要求我一定要送一本新书给他。可惜的是,在这本书即将出版的时候,思危先生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大师已去,伟岸犹存。和思危先生相处的六年是短暂的,但是,对于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思危先生的风范影响着我,也鞭策着我,让我努力,让我勤奋和前行。
我是幸运的。在我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能够和思危先生相遇,能够多次聆听他的教诲和启迪,是我人生之幸。
思危先生在他的一生中,有光辉的岁月,也有灰暗的时期。但是,他以他不灭的理想和信念为炬,终于冲破黑暗迎来了他光辉的人生顶点。
思危先生是幸福的。他赢得了尊重和爱戴,赢得了崇高和伟大。
愿思危先生的精神之火不灭,愿思危先生的思想之炬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