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成老 学习楷模
高峰 民建中央二支部会员、中国经济时报副社长
成老辞世,悲哉、泣哉!
从时间段来说,自2007年成思危先生从全国人大、民建中央高位退下来以后,与他老人家接触距离最近、频率最高、感触最深的人群,或许就是民建中央二支部会员。二支部是成老于2001年亲自组建,由在京工作的不同行业、部门的民建会员构成。我本人于2006年有幸成为该支部会员。
在我的记忆里,成老退下来后,除非有重要外事活动或国内重大活动,他都一定参加二支部每个季度一次的学习例会。每次参会,他都认真听取每个会员三个月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特别是在各自工作领域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情况的汇报。他还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与我们分享他近期的工作状况、调研思考和所学所悟,现场解答、指导大家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或认知困惑。每次聆听成老的讲话——尤其是他对复杂经济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与洞察,都有茅塞顿开、拨云见日之感。老人家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学识渊博、思想睿智,胸怀宽广、远见卓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领袖,他一生对国家的担当、对民族的赤诚、对真理的坚守、对事业的创造,让我们永志不忘,让历史永远铭记。
8年的密切接触,在二支部成员眼里,成老不仅是著名经济学家、政治活动家、新事业开创者,更是我们可爱的慈父和挚友,我们做人与做事、思想与行为、理想与信念的敬爱导师。他用80年的人生,诠释了“雏鹰展翅心高远、老牛奋蹄志弥坚”的壮志豪情。老人家品格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刚直诤友的力量、爱国主义的力量,将永远教育和激励后人。
成老千古,风范长存!
忆成思危先生
汪延 民建中央二支部会员、新浪原董事长、发起并运作新浪扬帆基金
在从榆林到兰州的汽车上,听到成思危先生去世的消息,心里很伤感。
思危老先生一直希望帮我(们),我记忆中,他至少两次来过新浪。在1999年,我们刚刚结束融资,那时他正以副委员长的身份推动风投和创业板,来公司视察,我以中国区总经理身份负责接待他,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在我介绍完公司的发展历程后,他特别询问了我两件事,一是对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展望,二是公司资本运营的每一处细节以及对未来赴美上市的预期。之后思危先生仔细地参观访问了公司的每个部门,他特别对新闻中心感兴趣。
大约2001年,我被思危主席点名进入了他推动组建的民建中央直属二支部,他自己直到临终还是这个支部的成员。自那以后我们基本上每个季度都有一次支部活动,我也有一次聆听思危主席对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做内部透彻分析的机会。他几乎每次讲完话都会强调,我们作为民主党派有向中共进言献策的义务,因此我们要在内部集思广益,把想到的问题总结好提上去,但出了这道门,我们要尽力和中央保持一致。他还常说:“我不敢保证中央对一些事情的决策就是因为接受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但我们的确看到,中央的决策方向也是我们建议的方向。”
我们心里都清楚,他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心里想到的是他一直倡导的金融市场的产业升级,创业板块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置等等。
2003年,他在民建里设立了IT小组和生命科学小组,要我担任IT小组组长,团结所有IT领域里的民建会员,对该领域的发展向国家提出建议。我们也寻着思危先生的方法,每年都向全国政协递交一两份提案,有的提案被列为民建界别重点提案,后来经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反复听证会,进入全国人大立法程序,最终形成了法律。譬如我提出的《关于尽快推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建议》、王克照提出的《关于规范电子政务软件接口协议的建议》,以及周航提出的,也是最近在热议中的《发展预约叫车IT平台的建议》等。
2006年思危主席在李晓林、刘汉元等几位民建企业家会员的倡议下推动建立“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在年底的中委会上,思危主席说他当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思源工程”基金会办下来,这样给会内的企业家们留下一个一起做公益事业的平台。虽然思危主席在2007年退休时还是辞去了思源工程基金会理事长的职务,但他依然记挂着“扬帆计划”的发展,他在我的笔记本里看了我们为“扬帆计划”五周年做的一段视频,让我立即给他用U盘拷贝了过去,我再一次在思危主席的脸上看到了他分享我们的成功时,溢于言表的欣慰。
回国后我参加过几次中央二支部的活动,最后一次聆听思危主席的内部讲话是2014年的仲夏。记得他精神矍铄地走进会议室,和我们一一地热烈握手,他走到我身旁时,我真想展开双臂拥抱他,但顾及到左右,也只好伸出了手。他对上海自贸区的设立非常兴奋,之后简短地提到了受托出访俄罗斯和台湾,最后,他对大伙说,我们必须大力度反腐,同时也必须为官员指出一个明确的改革方向,不仅要告诉大家什么事儿绝对不能做,同时也要告诉他们什么事儿是一定要做的,他说,如果忽略了后者,就不难发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会在政府机关中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