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卢风.生态文明新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21.
[2]邓本元.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联合采访团专访[EB/OL].人民网:http://fujian.people.com.cn/n/2013/0619/c181466-18890812.html.[2013-06-18].
[3]刘茂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工业化战略研究[N].中国经济时报,2006-06-22.
[4]刘思华.企业生态环境优化技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477.
[5]刘思华.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再回忆[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5).
[5]陈学明.生态文明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余谋昌.生态文明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6]郇庆治.21世纪以来的西方生态资本主义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2).
[7]郇庆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向度[J].江汉学刊,2009(9);郇庆治.“包容互鉴”:全球视野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2).
[8]郇庆治.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人文社会科学[J].中国生态文明,2013(1).
[9]郇庆治.绿色变革视角下的生态文化理论及其研究[J].鄱阳湖学刊,2014(1).
[10]郇庆治.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J].学习论坛,2013(8).
[11]于梅君.霾:心肺之患[N].生活日报,2014-03-09.
[12]全国15省份开展生态省建设,建成38个国家级生态县[N].人民日报,2012-08-27.
[13]郇庆治,高兴武,仲亚东.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14]王会,王奇,詹贤达.基于文明生态化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3).北京大学课题组.软实力:河南文物与经济社会发展[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23、32.
[15]严耕.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013.
[16]张蕾.生态补偿难产[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11-13.
[17]“T”形输水大动脉2013年贯通[N].齐鲁晚报,2013-06-11.
[18]郇庆治.学术类环境非政府组织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环境教育,2012(1).
[19]郇庆治.“政治机会结构”视角下的中国环境运动及其战略选择[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4);霍伟亚.环保组织的生存逻辑遇到挑战[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4).
[20]新华网.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绿色GDP核算研究成果[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9/07/content_5062167.htm.[2014-03-25].
[21]杨晓红.中国环保组织继续争取环境公益诉讼权[EB/N].中外对话,(2013-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