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个民族既然站起来了,就能生存发展下去
民族振兴、民族统一都是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邓小平心系民族生存,关注民族发展。1984年11月7日会见布基纳法索全国革命委员会主席托马·桑卡拉时指出:“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只要政策对头,而且以自力更生为基础,振兴经济就大有希望。一个民族既然站起来了,就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91]”“站立起来”、“生存下去”和“发展下去”,是三种境界。站起是前提,指的是一个民族终于独立了,从此不再受人欺负了,没有站立起来,就永远没有自己的地位;生存是基础,能够自己解决温饱,能够靠自己的力量顽强的生存下去;发展是目标,只有真正发展起来,才有国际上真正的地位,才有国际事务的发言权。
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自信,是发展自己的前提。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两霸格局随着苏东剧变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将往何处发展,人们都在关注。同时,中国国内也发生了经济上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政治动乱,人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莫衷一是。邓小平坚持认为,对中国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特别是我们自己要稳住,要看到我们应该有的地位和作用,要有自信。一是“不要说”。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一些人士在谈论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澳门的联系和发展,以及世界华人经济文化发展问题时使用了“大中国”、“大中华”等提法,1989年1月17日邓小平让秘书打电话给赵紫阳办公室,指出:“‘大中国’、‘大中华’这个提法,香港、台湾人要说让他们说去,我们不要说。”[92]只要我们自己发展起来就行了。二是“不自贬”。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同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谈话时指出:“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93]在多极世界格局中,中国应当而且能够成为重要一极,中国将发挥重大影响作用。三是“不会垮”。中国是垮不了的,而且还要更加发展起来。1989年9月4日同江泽民等谈话时指出:“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94]他还说,因为中国是个大国,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垮,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垮不了。
使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要自强不息。自强,是发展自己的动力。由于中国对“八九”政治风波采取果断措施,引发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所谓“制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个艰难时期,一些人对国际形势看得一团糟,对中国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邓小平说:“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否则,人家就要打我们的主意。世界上希望我们好起来的人很多,想整我们的人也有的是。我们自己要保持警惕,放松不得。”[95]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搞好。一是我们要奋发图强。邓小平说:“西方有一些人要推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只能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感,使中国人奋发图强。”[96]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中国人在历史上面对强敌,从来没有屈服过,今天面对制裁也不会屈服。因为我们懂得民族独立、民族自尊的重要性。奋发才能图强。奋发,是要弘扬一种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图强是一种追求,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一种努力。二是我们要自强不息。中国需要自强,不要自卑。特别是在历史考验的重大关头,民族自强会显得更加重要。1990年6月30日会见孟加拉总统侯赛因·艾尔沙德说:“中国最不怕制裁。我们利用制裁这件事教育我们的人民,使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要自强不息。中国真正的稳定是要靠自身的发展。中国不会改变颜色,不会放弃社会主义,不会改变改革开放的政策。”[97]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制裁是不管用的,我们不怕制裁。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自强不息,我们就能战胜一切敌人,自强不息,我们就能不断发展壮大。
我们要埋头实干,做好我们自己的事。自信自强,就能有所作为。如何看待“八九”后的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小平以一个伟大的战略家的思维指出:“国际形势还要继续观察。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98]因此,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和外交政策上,我们“还是要有所作为。”1989年9月4日决定退休时同中央领导同志谈话:“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99]核心是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把我们自己发展起来。1990年12月24日同江泽民、杨尚昆、李鹏就关于国际问题和中国的对外政策时讲到:中国永远不称霸,“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00]核心是要有所作为,要积极推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邓小平还提出过一些类似观点,后来江泽民将其概括为二十八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精髓是八个字:“韬光养晦、有所作为”。1992年12月17在浙江考察时指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少说多做,要努力把自己的事办好,这样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国际事务中才有更多的发言权。”[101] 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要努力把自己的事办好”!1993年8月24日邓小平在审阅拟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部分文稿时指出:“实际上,这是个政治交代的东西。”1993年9月27日审阅编辑组报送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编辑工作总结报告作出批示:“我都同意”。同有关负责人说:算完成了一件事。“我的文选第三卷为什么要严肃地多找点人看看,就是因为其中讲到的事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不能动摇。就是要坚持,不能改变这条路线,特别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觉地动摇,变为事实。”[102]因此,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努力把自己的事办好”,也可以看成是邓小平晚年的一个政治交待。我们要继承小平遗志,坚持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坚决把自己的事办好。只有把自己的事办好了,我们才会赢得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只有把自己的事办好,我们才会建成一个强大的中国;只有把自己的事办好,我们才会在国际上有真正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