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邓小平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系列回顾(一):中国振兴(4)

(二)实现国家统一是整个民族的愿望

邓小平反复强调,实现国家统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党派的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指出:“国家的统一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这不仅有利于子孙后代,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也是一件大事。我们是从这样的角度着想和对待这个问题的。”[67]整个民族的愿望就不是某些人的愿望,它具有历史必然性。

邓小平说过,我的最大愿望是活到一九九七年。有过分裂历史的民族都有痛彻的记忆,还处在隔绝状态的民族都急切盼望实现统一。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主义者,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坚定捍卫者,为祖国统一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决策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事业,盼望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邓小平一生在中国大地上生活,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对祖国的每一片土地都有着深深的感情。但遗憾的是,他没有到过祖国的明珠香港和宝岛台湾。

邓小平生前多次声明,他想到香港和台湾去看一看,亲眼看到主权回归,见证“一国两制”的成功。查阅邓小平相关资料,至少有5次提起这个话题。1984年曾3次谈到。一是在这年的10月3日会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时指出:“就我个人来说,我愿意活到一九九七年,亲眼看到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68]二是同年10月4日,美籍华人丁肇中教授希望能在台湾见到邓小平,邓小平回说:“好啊,我很愿意。”[69]三是同年12月19日在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结束后,再次对香港记者表示,如果一九九七年身体还行,一定会去香港看看。集中谈论同一个话题,可见邓小平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三年后,在与外宾谈话时,邓小平又用较大篇幅谈起自己多年的愿望(1987年9月11日会见冢本三郎率领的日本民社党第八次访华团。):“这些年来,我尽量少做事情。没有其他理由,只想多活几年。我只追求两个目标,一个是在本世纪末中国实现小康社会;另一个就是我要活到一九九七年七月,到香港做一次旅行。”[70] “我的最大愿望是活到一九九七年,因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我也想去台湾看看,不过看来一九九七年以前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71] 1990年7月11日会见加拿大前总理皮埃尔·特鲁多时说:“我的目标是活到一九九七年。我想到自己的国土香港去走走,哪怕一个小时,证明‘一国两制’可以行得通。”[72]

我们听到了邓小平的“最大的愿望”!上香港,到台湾,去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亲眼看到祖国主权的回归,亲自见证“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实现。这要求是那样的简单、平实,但又是那样的遥远,那样的难以实现。急切的民族统一心情,表达得是那样的一览无余;紧迫的民族统一愿望,披露得是那样的毫不掩饰;深沉的民族统一感情,展示得是那样的淋漓尽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邓小平毕生的愿望,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

统一祖国是民族的愿望,是谁也阻挡不住的。邓小平为什么要有那样一个最大愿望?因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民族的愿望,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愿望。邓小平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来考察祖国统一问题的,代表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愿望。

一是表达了民族愿望。1979年1月30日访美期间指出:“统一祖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共同愿望。”[73]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广大同胞,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1979年10月在中央举行的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招待会上邓小平指出:“实现台湾归回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广大骨肉同胞在内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所面临的一项光荣的神圣的任务。”[74]希望大家为祖国统一而贡献力量。1984年6月23日会见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时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75]作为民族愿望的历史必然性,时间终会证明一切。1987年4月17日会见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时说:“蒋经国讲一个中国,我们也讲一个中国,这就是基础,这表明是民族愿望。既然是民族愿望,谁也阻挡不住。”[76]民族愿望是任何人为力量也不能阻挡的,它终久会实现。

二是牵动了民族情感。讲到民族情感,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中美建交不久,美国就通过了一个《与台湾关系法》,多次在售台武器问题上与中国作对。邓小平说:“对中美两国关系投下阴影的主要是《与台湾关系法》,这个法太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了。”[77]这个法涉及政治领域,特别是涉及中国的主权,这是在干涉中国内政。邓小平认为,只有把中美关系问题放在全球战略角度,也就是从政治角度来考虑,才能处理好。台湾问题只有从战略角度、政治角度来考虑,才能找出正确答案。1986年9月2日,邓小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的电视采访,在回答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时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78]中国人不解决台湾问题死不瞑目,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必定会受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三是反映了民族意志。1982年9月24日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否则,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79] “不能向人民交待”,就是因为人民的意志不可违。“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80]祖国统一是人民的意志,是民族的意志。所谓民意不可违,谁违背了民意,谁就会被打倒。

四是坚持了民族利益。1981年10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日中协会第三次访华团时指出: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对彼此都带来很大好处,主要是给民族、给人民带来好处,是符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也符合两党利益。为了祖国统一,两党“要从长远的观点,从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着眼,也要从世界和平和安全来想,去看待第三次合作的需要。”[81]怎样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的方针,如果和平的方式不可能,那只有用武力。中国出于民族利益不能放弃统一。”[82] 1985年5月7日会见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吴奈温在谈话中谈到台湾问题时说:我们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实在不行,也只好动武。我们不能承诺不用武力解决,因为台湾问题将如何发展很难预料。假如台湾出现独立怎么办?台湾永不和谈怎么办?台湾出现外国军队、外国力量占领又怎么办?我们怎么能够承诺不使用武力!台湾问题是中国实现统一的问题,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是从整个民族利益考虑的。

一个民族的统一事业最终是会实现的。统一问题对于事实上处于分裂状况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邓小平在谈到世界上其他仍未实现统一的国家时,自然联想到自己祖国的统一问题,此时,他的感触一定很深。一是同美国人讲中国的民族统一问题,希望得到美国人的认同和理解。但事实证明,中国统一的最大障碍不是别人,恰恰是美国。二是谈朝鲜的民族统一问题,表达中国统一的愿望。1981年5月3日会见日本日中友好协会全国本部代表团,谈到朝鲜问题时指出:“整个朝鲜人民包括南朝鲜人民都希望国家的统一。一个国家一分为二的状态迟早要解决。这种民族的情感没有办法用别的方式解决,十年不能解决,一百年总要解决。”[83]三是重申支持德意志人民统一愿望时提到所有国家都要统一。1982年10月13日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统卡尔卡斯滕斯时指出:“所有的国家和民族,由于人为因素强制造成分裂的,最终都是要统一的。”[84]统一是民族情感,情感不需要任何理由,统一的情感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一百年总要解决”,“最终都是要统一”,“最终是会实现的”这些铿锵话语,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的真实写照,它来自对自己国家的无限热爱,来自对本民族的永远的情怀。他的心声流露,让人动情;他的执着信念,使人动容。

走祖国统一的道路,就有功于民族。祖国的完全统一问题被长期搁置下来,成为每一个中华民族成员的心结,邓小平对此魂牵梦绕。1979年10月19日在招待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的代表的宴会上说:实现台湾归回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爱国一家,走祖国统一的道路,就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85]在邓小平的心中,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顺应历史潮流,合乎人民要求的大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未来,他寄希望于祖国的完全统一。走祖国统一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祖国统一的道路、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好的,但必须找到“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为此邓小平殚精竭虑,苦苦寻觅。早在1978年7月9日会见美国国会议员时说:“中国人民面临共同的民族问题时,是可以走到一块的。中国人之间自己会找到一个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其中包括在解决方式上尊重台湾的现实。”[86] 80年代中期,邓小平借鉴香港模式,提出用“一国两制”方式最终实现祖国统一的思路。1990年4月7日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等时说:“我们相信,最终将靠‘一国两制’把我们国家统一起来。”[87]解决统一问题,只有“一国两制”可行,因为谁也不吃亏,哪个方面都可以接受,这样全民族就都发展起来了。“再没有比“一国两制”的办法更合理的了。”[88]实现祖国统一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必须付出艰辛努力才能完成,需要全世界华人共同努力。1979年10月中央举行招待会,招待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邓小平发表讲话说:“实现台湾归回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广大骨肉同胞在内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所面临的一项光荣的神圣的任务。我国政府公布的对台湾归回祖国的大政方针,充分考虑了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的处境、利益和前途,是完全公平合理的。爱国一家,走祖国统一的道路,就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我们和国民党曾有过两次合作的历史。现在,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顺应历史潮流,合乎人民要求的大事。我们希望同台湾当局共同为祖国的统一携手迈进。台湾同胞富有爱国传统,一定能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宝贵贡献。”[89] “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还说现在对台湾是个机会,对整个民族也是个机会,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推动台湾走向统一。

实现祖国统一是全面的目标,即不仅要实现两岸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还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是实现统一的重要精神基础。1988年6月25日会见台湾客人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反对任何导致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双方应明确建设现代化,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振兴中华是人民的愿望。发扬几千年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们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一个是政治统一,一个是发展经济,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还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这些是我们的共同目标。”[90]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