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社交网络”网络安全几何(6)

由于社交网络对于消息传递、舆情形成的天然平台优势,近年来,社交网络已经成为聚合网民、形成舆情的重要平台,如果被不法分子或敌对势力利用,很容易造成对社会、国家稳定秩序的破坏和冲击。

不久之前的伊朗、突尼斯、埃及,现今眼目下的乌克兰,国家变色、社会动荡、民族纷争、人民受害,这些国家安全背后的“黑手”所依仗的重要工具,便是社交网络。

对社会稳定的冲击、政治纷争的推动和国家安全的危及,已经成为社交网络所导引出的最大的安全问题。

舆情之险

社交网络影响国家社会变革

进入21世纪,社交网络在人们互动联系和信息传递活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导致人们的信息互动习惯,乃至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转型。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Toffler)早在1983年便在《预测与前提》一书中预言人类将进入信息政治时代,要注意研究与信息有关的种种政治问题。

托夫勒说:“信息是和权力并进而和政治息息相关。随着我们进入信息政治的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毫无疑问,社交网络的出现彻底加剧了政治变革参数的结构,与传统媒体信息平台相比,社交网络具有多元复杂、即时互动、传播无界和隐蔽难控等特点,其参与主体多样复杂,内容数量庞大,传播速度极快、范围巨广,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国家安全的新兴的综合“超力量”。

回首既往,报纸、电视、互联网都是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麦克卢汉说:“报纸是调动舆论的手段,造就了国家的道路系统。”那么,继印刷术、电力革命之后出现的信息革命所带来的传播、交流工具——社交网络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形式掀起一场政治革命风暴,这场风暴不在于政治内容的花样翻新,而在于媒介形式的本身新颖无比和功能无限。

作为政治大国的美国,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其内政外交的重要平台和手段,而作为国际政治大佬的奥巴马,则是玩转社交网络的高手和最大受益人。2008年美国大选被称为“Facebook 之选”。当时,奥巴马的竞选团队提出要重视社交网络在竞选的作用,为此,专门成立了新传媒战略中心,以“我的奥巴马”网站(MyBo)为核心,并聘请 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克里斯?休斯为竞选团队的在线统筹专家,让他来管理网站,并负责社交网络工具方面的工作。奥巴马的支持者可以通过该网站加入当地的团体,举办活动,注册更新,还可以创建个人筹款页面等。有超过 200 万美元的竞选资金是由这些网上的“小捐赠者”以每人不到 200 美元的捐款累积起来的;网站也吸引了 200 多万的会员加入支持者的行列。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与奥巴马在Facebook 上的 100 多万名粉丝沟通,为了反击针对奥巴马的谣言,还建立了一个“反诽谤网站”等。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充分表明了社交网络的能量巨大,它成为一种革命性的政治工具。

然而,无论对于奥巴马,还是社交网络,这仅仅只是开始。在奥巴马任总统的四年里,互联网以更快的速度在发展,社交网络已经深度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社交网站已经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012 年,新一届美国总统大选又拉开序幕,奥巴马和罗姆尼正是在社交网络空前繁荣的大背景下,各自展开了竞选攻势。给人的印象是:社交网络成为影响总统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因此,2012 年的大选相较上一次大选,社交网络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首次“社交竞选。”

这些都充分地表明了他的竞选团队对社交网络的重视程度。数据显示,奥巴马团队每天在 Twitter 上发表 29 次信息,而罗姆尼团队只有平均一次,奥巴马团队的博客和 Youtube 视频数量也是罗姆尼的两倍。奥巴马在社交网络上取得的领先优势,也许是他战胜罗姆尼的一大法宝,从而为他的成功连任奠定了基础。他在成功连任之后,马上在 Twitter 上发文表示对支持者的感谢。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社交网络   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