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肖贵清: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7)

新民主主义是一种过渡形态,它承载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桥梁和中介作用。不可否认,党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具体时机与条件等问题上,确实有急躁的情绪。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虽然向社会主义发展是新民主主义的主要特征,但当时新民主主义也有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尤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实力不足、一部分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希望走资本主义道路和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政治打击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蕴含着对新政权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巨大的危险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统一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上。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一些失误和问题,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功绩不能否定,它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的最伟大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以苏为鉴,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他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但还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2](P215)这些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生产关系和体制改革不断地得到解决,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针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强调“以苏为鉴”,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他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可以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分配方面,提出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兼顾的原则。经济管理体制方面,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思想。对于刚刚建立的国家政治制度,毛泽东认为各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但仍需要不断完善,提出了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些具体思路。比如: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各民主党派的存在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提出赋予地方人大的立法权。毛泽东还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13](P543)并从发扬民主机制、反对官僚主义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他说,民主是正确总结经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条件,要加强集体领导,反对个人独裁和分散主义两种偏向。毛泽东对官僚主义深恶痛绝,认为国家机构庞大、部门重叠,是官僚主义滋生的条件,提出大力精简党政机构。另外,毛泽东还在不同场合提道不做国家主席、党和国家领导人分“一线”“二线”等问题,为改革开放后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创造了思想条件。

毛泽东在党内较早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需要通过生产关系和体制的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但受当时历史条件和自身理论水平的制约,其探索是初步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他对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探索开了个好头,但是没能继续下去;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存在错误的成分;对制度建设尤其是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毛泽东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贡献。他领导我们党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开启了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时期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就是对毛泽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延续和深化,毛泽东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设计者和体制改革的探索者。毛泽东建构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和发展。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则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4]吴冷西.十年论战,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9]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1]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修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毛泽东   中国   社会主义   贡献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