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一,科学判断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沿着正确道路不断前进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八大和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科学论述,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这些正确的思想观点并没有完全坚持下来。这也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重要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是因为对国内的主要矛盾重新做出了正确的分析,才使得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重新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也才使得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第二,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早日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怎样才能尽快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是毛泽东思考的现实问题。对于长期从事革命斗争的党和毛泽东来说,还缺乏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够,使“急于求成”成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损失。这种忽视经济发展规律的做法,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陷入严重曲折。改革开放以来,在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国情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使我国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切实改善。
第三,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毛泽东之所以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成果,但没有能够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能够真正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只有真正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才能在根本上把握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正确方向。在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早日实现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毛泽东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希望通过人民公社这一“金桥”早日实现社会主义,从而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追求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导致社会主义建设严重脱离实际。也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以后反复强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要的问题是搞清楚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只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进一步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纵观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全过程,他始终力求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建设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这个总的方向和基本思路是正确的,但由于种种局限,他得出的一些结论和制定的政策又是脱离实际的,也因此没有找到一条完全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是,这一时期的道路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打下了重要基础,提供了重要启示。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6](P234-235)我们不能苛求历史,苛求前人,也不能苛求毛泽东应当为我们开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不能拿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否定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也不能因为毛泽东探索中的失误,就否定其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