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特征研究(6)

核心提示: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意识形态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意识形态的本质,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与恩格斯语境中意识形态批判的实质,更好地发挥意识形态的工具性价值。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为研究基础,可以将意识形态的特征概括为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掩饰性与目的性的结合、独立性与承继性的交融。

2.意识形态的继承发展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21]的确,意识形态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是在原有意识形态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表现出较强的历史承继性特征。它是一种承上启下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相对独立发展过程的精神生产。意识形态传统力量的这种延续性特征,决定了新的意识形态不可能对传统意识形态进行彻底地颠覆与决裂,只能表现出抽刀断水式的不可间断的衔接,无法表现出明晰的边界,更不会全然地断裂。恩格斯在分析意识形态之一的宗教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时,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材料对现实宗教思想的影响,他指出“在一切意识形态领域内传统都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22]传统的观念与习俗,在历史演进与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人们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一定社会与民族所特有的社会文化传统,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人文风貌等等,这种约定俗成的文化传统也必将形成极大的历史惯性,使之成为现有意识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

传统意识形态与新的意识形态相比总是具有保守的特点,这种保守特点往往会成为新的意识形态形成与发展需要冲破的樊篱,但传统文化、传统观念同样具有与新的意识形态相契合的成长因子,成为新的意识形态可以承继加以运用与生存的重要基础与土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传统意识形态的扬弃,则成为意识形态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传统意识形态往往是新意识形态产生的基础与土壤。传统意识形态中最常见的表现材料是语言文字,经过历史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汗牛充栋的语言文字,是现有的意识形态家们从中汲取营养的重要资源宝库,使之成为新的意识形态构成的重要素材与理论源泉。现实社会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新颖的,但无论多新颖的表达都总是在传统意识形态形式的基础之上生成的,或通过颠覆创新,或实行渐进改革,或进行整合分化……实际上,复古也是新颖表达的一种别样形式,但这种复古不再是简单地对传统意识形态样式的重复,而是揉入新元素的复古。当然意识形态的内容无论怎样与传统意识形态进行决裂,都必然会打上传统意识形态的深深烙印,正如我们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但我们的意识形态中还存有传统社会发展而来的诸多文化传统,也正是这些文化传统形成了我们所独有的民族性特征,形成了有别于外来文化的独特个性,构成我国现实意识形态构建与发展的基础。

融入传统意识形态的文化元素,甚至表现出对历史与传统意识形态复兴与回归的向往与企盼,这是现实意识形态构建中所出现的特点。而这种传统与现代相融性的表现方式显然是意识形态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意识形态相对独立发展的真实表现。

 四、结语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尤其是对意识形态所表现的虚假性的批判、对意识形态本质的揭示,是我们认识与理解现实中意识形态多元与复杂性的基础,也是认识与把握意识形态本质与特征的前提,更是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具性价值的保证。正是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掩饰性与目的性的结合、独立性与承继性的交融,使意识形态在现实中表现为存在方式的多元性、表达内容的丰富性,以及不同阶级与共同体意识形态之间的博弈竞争,形成不同文化中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意识形态交织互动的复杂状态,形成传统文化与新生文化、主流文化与各种亚文化碰撞交流、并存共生的现实状况,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氛围与文化传统,对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与多元,不是简单的思想观念上的矛盾与分歧,而是现实利益之争激烈的一种表现。

目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是开放的社会环境与复杂的国际形势,多元文化并存,多种价值观念交汇,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根本利益之争诉之于意识形态领域,致使意识形态之争更加复杂,意识形态博弈竞争的明朗化、公开化与掩饰性、模糊性并存,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同时,更需要我们保持应有的敏感与理性来面对这样复杂化的现实。重视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与功能发挥,加强意识形态的安全管理,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优势,来凝聚中国力量、强化中国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正确认识、理解意识形态特征,把握意识形态的本质,发挥意识形态的工具性价值,形成一定的文化自觉意识与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