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在细致梳理和深刻反思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基础,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难以回避的重要论题。什么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传统、以何种方式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则是该论题的焦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这一论题的确立,首先依赖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往形态(包括原生形态)的理论确认。换言之,必须首先认识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哪一种形态——是中国传统形态、还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有形态,抑或当下的整体形态——面临现代化的任务,这既与现代化的方向相关,也规定了现代化的内容、特征和进程。同时,这里的“传统”并非一般的文化意义上的传统,而是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尽管价值内涵和具体思想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机制、方法、手段、载体、模式等方面以及它们与教育内容的结合方式上的传统需要得到更充分的重视,为此,还应当进一步关注这些传统赖以产生或延续的思维方式、社会结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应当简单化地用“对传统思想观念的批判”代替“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思想观念可能是落后的,但这种思想观念在当时通过教育、传播和为民众所接受的内在教育机理却可能不仅需要肯定,还可能成为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完善化的重要借鉴。
如何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和实践趋向的基本态度。现代化固然意味着对传统的反思,但绝不能丢弃传统。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传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内源性资源”。[24]不过,现代化还意味着对传统的超越,这种超越的基本模式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必然首先是一个重新发现传统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必须了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结构性存在”这一特性,不仅关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也要关注中国传统社会教化,不止于关于传统的现象描述,更要深入传统的深层结构,分析不同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价值特性,从而把握传统的存在条件、复兴的可能性和现代转化的具体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