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趋向探察
在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仍将与中国社会的总体转型(目标转型、结构转型等)相伴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论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转型、改革等主题统合于现代化这一主题,也将成为一种趋势。总体上说,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应当沿如下路向进行:
第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中全面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既作为新形势、新目标为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了现实基础,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国家治理体系是现代国家的政治系统”,其核心内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国家治理是一个多主体的社会实践,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是国家治理的主体力量,国家治理的诸特征则会通过各种不同的主体力量的正确发挥得以确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同时,“治理的对象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其目标则是“通过积极的参与、沟通、协调、激励、规范和约束”,[22]形成一种价值取向正确、关系和谐、秩序良好的国家和社会状态。它既依赖于制度建设,也依赖于各种治理主体不断提高治理能力来实现。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准则以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高效化为基本标准。为此,必须全面提升多种社会主体领导和参与国家治理的实践能力。
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所强调的,“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同时,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还需要“有主张、有定力”,需要怀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需要“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认识基础”。此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23]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也应当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新语境中进行。
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还可以析分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影响的三大背景——政治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媒体现代化,后现代的知识观、过程观、社会观等则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观念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重新审视并重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必然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