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于现阶段的媒介融合转型而言,我认为现在几乎所有的媒介融合和媒介转型的发展逻辑都是错误的,因为它是在传统媒介发展逻辑的基础上,对于互联网因素的某种粗暴简单地植入,时间已经并且将继续证明,这样做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我认为,真正应该成为媒体转型融合发展主流模式的应该是与互联网逻辑相吻合的“平台型媒体”(Platisher)。
什么是Platisher?美国人乔纳森·格里克(Jonathan Glick)在2014年2月7日通过发表文章《平台型媒体的崛起》发明了Platisher这个词,当天,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所谓Platisher是Platform(平台商)和Publisher(出版商)两个字合成后的新词。对于Platisher最好的定义并不是来自格里克,而是来自Digiday(领英)的一位撰稿人在2014年8月定义的:“平台型媒体”是指既拥有媒体的专业编辑权威性,又拥有面向用户平台所特有开放性的数字内容实体。简言之,这种平台性的媒介不是单靠自己的力量做内容和传播,而是打造一个良性的开放式平台,平台上有各种规则、服务和平衡的力量,并且向所有的内容提供者、服务提供者开放,无论是大机构还是个人,其各自独到的价值都能够在上面尽情地发挥。“平台型媒体”(Platisher)既是一个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有“把关人”的媒体。这绝不纯粹是一个自媒体平台。比如,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或者更早些时候的论坛、博客。除了你写的“作文”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之外,你还必须符合平台的标准,取得准入资格。并且,平台会致力于平衡和多元健康的规则设定,以营造一个具有某种自清功能的传播的“生态圈”,在此基础上,“平台型媒体”的本质是一个开放性和社会性的服务平台,用推特(Twitter)的CEO迪克·科斯特罗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为我们的用户在组织内容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不仅要按照时间线顺序提供最快最新的内容,还要按照话题、主题、专题来组织内容。”②
这样一个平台就是要让所有的个人在上面找到自己的通道,找到能够激发自己活力的资源,这就是平台构造的基本特征。有了这样一种技术、规则,这个平台就能形成一种新的媒介生态,每个人都能各得其所,主观上是为自己而奋斗,客观上又在造福于整个社会,这就是最好的生态化的机制,也是一种好的社会管理。有效的管理不是为了管死,而是为了管活。一个管理的制度和举措是否是一个好的管理和举措,唯一的判别标准就是看它是管活了还是管死了。真正好的管理就是要形成一个生态,让每一个个体在上面都能各得其所,这就是所谓的未来媒介发展的主流模式——构建一个“平台型媒体”。
这个平台可大可小,可以在不同领域,以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关联作为半径来构造传播的生态型平台,而媒介的管理和运作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的结果,而不是封闭起来的方式。这有一点像淘宝,它是在线上建立了一个虚拟的线上商城(平台),让很多个人、集体、大商厦在里面建立各种各样的设施。我们在内容方面,也要建立类似这样的一个内容分销的平台,这才是符合互联网逻辑的媒体构建。基于互联网这种“高维”媒介上的媒体融合,一定要有开放、激活、整合和服务这几个关键词,这就是我对于未来传播新模式的理解。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长江学者,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注释:
①本文根据作者在2014年12月27日举行的“黄金传播力•传播达人汇2014年度创新峰会”上的演讲记录稿整理、修改、补充而成。
②《平台型新媒体,科技与媒体百年缠斗中再平衡》,钛媒体(北京),http://tech.163.com/14/1216/08/ADISV919000915BF.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