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媒体转型融合发展的主流模式应该是与互联网逻辑相吻合的“平台型媒体”(Platisher)
互联网作为一个“高维”媒介,它给我们创造了很多令人炫目甚至不可思议的诸多奇迹。比如在知识生产领域,过去知识生产以“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生产作为最典型的代表,如果学者个人能够成为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作者、甚至编委,那都是一个学术界上的至高荣誉。“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谓的精英文化的生产模式是由几十个、上百个全世界最聪慧的大脑,为全世界的知识获取进行解读和服务的模式,但是这样一个模式在今天被维基百科这样的互联网模式打破了,甚至超越了。而维基百科最大的秘密就是它充分利用了地球上每一个人知识贡献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用这样一种高效率、低成本和全激活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百科全书生产方式的超越。
在媒介领域里,精英文化的生产方式是我们一贯的传统,并且我们今天还对这种生产方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坚定不移地笃信和坚持。但是应该可以看到,在今天的互联网背景下,这种内容的生产方式已经显示出衰败的迹象。以纽约时报为例,纽约时报在西方新闻界和社会的眼中就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楷模,所以从内容制造的角度来说它真的达到了传统新闻生产的一个高峰。可如今,纽约时报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影响力日渐衰退,经济收益迅速下滑。早在10年以前,纽约时报就用很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互联网做了很多的事情,他们从“付费墙”到“付费门”,再到最近一两年的“付费门2.0”的迭代,虽然这些做法似乎有一点起色,但实际上仍然不能摆脱其经济迅速下滑的态势。我认为,不是纽约时报生产的产品和内容出了什么问题(因为它的每一篇内容的质量都很高),而是其封闭性的做法已不合时宜。换言之,纽约时报说到底只是一个少数人玩的“游戏”,它使用的是一种少数人为大多数人定义世界、展示世界和诠释世界的传统方式,这仅仅是一种“告知”式的信息传播活动。今天的人们不仅需要信息,也需要表达和交换信息;不但要了解和解释这个世界,也要参与和分享这个世界;不但要把传播作为一种自身修炼的“教科书”,更要把传播当成一个自身融入这个世界的方式。对于这种新的需求,纽约时报的传统精英文化的生产方式的确难以承载。
互联网是在互联互通中创造价值并形成新的社会功能的,所以互联互通给我们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开放”,而纽约时报最大的约束就在于它是一个精英文化生产的传统惯性的传承。它的内容生产与纷繁复杂、要求无限丰富、层次无限复杂的世界之间的匹配度和价值度日益边缘化、日益在衰减。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呢?举一个乔布斯的例子,乔布斯在第二次就任苹果公司的总裁之后,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设计平台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解决方案上,他一改他前期的那种做法,既不依靠自己的硬件,也不依靠自己的软件,所有的硬件都是全球采购,所有的软件都是通过苹果商店以开放性的方式,让所有能够提供应用软件、且符合App规则的大小公司乃至个人,都可以进入到苹果商店为用户提供极为丰富的选择。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乔布斯利用自己的苹果团队来打造APP、客户端,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能够打造出几款极为精致和高水平的APP,但是这种高水平的APP最多只有几个、十几个,它与社会无限丰富的要求和应用相比,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无限丰富的需要的,所以Apple Store(苹果商店)采取了一种开放的方式,并且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