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厉以宁解读中国经济改革(8)

三、“滞胀”与资源配置失调

社会主义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停滞或通货膨胀都反映了资源配置的失调。经济停滞反映资源配置失调,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这是因为,在经济停滞的情况下,必然发生资源的严重闲置。这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生产设备的闲置,劳动力未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原材料的积压;在流通过程中,表现为已经制成的产品的滞销,表现为市场上出现超正常的存货。当然,关键性产品(如燃料和动力、重要的原材料、重要的设备、运输部门提供的劳务等)的严重短缺也可能导致经济停滞,但这同样是资源配置失调的反映。这种情况下的资源配置失调主要以产业结构的畸形等形式出现,即由于产业结构畸形引起资源配置失调,引起关键性产品的严重短缺,最终导致经济停滞。

那么,社会主义经济中所发生的通货膨胀同资源配置失调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为什么说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一样,也是资源配置失调的反映呢?这可以从三种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着手分析。

1由于社会总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即通常所说的需求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

需求之所以过大,或者是由于投资规模膨胀,或者是由于消费支出增长过快,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需求大大超过供给,这是与资源配置失调有关的,因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企业、个人或政府)把过多的资源投入到不应当投入这样众多资源的领域中了。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流通量过大只是一种现象,在这一现象的背后,则是由于资源配置失调所造成的投资过多或消费支出增长过快。

2由于成本上升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即通常所说的成本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

成本上升幅度之所以过大,归根到底,由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过大所决定。生产要素价格之所以上涨过大,则又是由于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过猛以及生产要素供给的严重不足。就生产要素供给的严重不足而言,这或者是由于产业结构的畸形,或者是由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受到限制,或者是由于用于提供生产要素的部门的资源投入严重不足,总之,这一切全都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有关。

3由于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协调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即通常所说的结构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

关于这一类型的通货膨胀,可以从关键性产品的供不应求找到答案,这就是:某些关键性产品的需求过大和供给严重不足,使得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使得货币流通量增加,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至于关键性产品为什么会供不应求,仍然与资源配置的失调以及由此引起的产品结构失调、产业结构失调等等联系在一起。

由此看来,三类通货膨胀中的任何一类通货膨胀都与资源配置失调有联系。这样,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并存都可以被看成是资源配置失调的反映。在社会主义的经济研究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滞”、“胀”或“滞胀”等现象的产生都和资源配置失调有关,因此在研究时,必须致力于探求消除资源配置失调,使资源配置趋于比较合理和合理的途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或“滞胀”现象。

上一页 1... 67891011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