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朱汉民、李亚:今天如何看待国学?(5)

但是为国学做这样一项工作,也只有我们凤凰来做。凤凰网始终坚守“中华情怀,全球视野,兼容开放,进步力量”的媒体价值观,凤凰卫视更是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为重要职责。凤凰的使命就是文化传承,所以责无旁贷。

□:1980年代的美学热、诗歌热、文化热,从学界到民间都很积极,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近些年兴起民国热、常识热,也有良好的社会影响。这就构成了一种参照,可能热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热出人文价值。目前国家对一些国学机构、国学项目大力扶持。在两位看来,国学需要政府为它做什么?

■朱汉民:在我看来,第一点也是最迫切的,国学还没有列入正式学科体系,这点我们非常遗憾。没有独立的学科体系,在大学很难维持,许多大学的国学院都面临这个问题。昨天的国学院长论坛上,大家都有一个认识,把国学作为独立学科培养人才,仍然非常艰难。现在的学科体系里,没有国学的学位。我们曾经争取过,但是学术界意见很不一致,所以没有通过。我们还是希望政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学术界反对的声音也有他们的道理。

第二点呢,还没有把国学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没有一个高等研究机构。像是韩国就有两个中央级的研究机构,实际上研究内容多是中国传统文化,宋明理学等等,他们有自己的理解和建树。人家有韩国国学振兴院、韩国国学中央研究院,而我们连国学研究所都没有,更别说研究院了。但是我们有马列主义研究院,把马列主义划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我们自己五千年的学术传统,反倒没有一个研究院。

第三,就是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体系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不能让年轻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缺乏基础性的了解。这个主要还是靠政府推动。

■李亚:我作为一个学术研究以外的人,很认同朱院长所说的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学开始,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宋明山水画,这些教育都有必要加强。我在国外学习十五年,对中国的思念,除了中国菜,就是那些传统文化。以往我们的教育忽视了许多人文的东西、传统的东西,如果我们的孩子也对传统文化缺少基本的了解,教育就是失职的。还有就是礼节仪式,例如春节已经失去了传统的价值,从观念到仪式到情感,传统的礼节仪式应当在家庭层面、社会层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传播国学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对传播的内容加以取舍?

■李亚:我想任何人文的、学术的东西,都需要与时俱进,后来者会认识到以往知识的局限性,自然会有一个纠正、一个取舍。国学也需要加以辨别,但是不应该成为一种担忧,为此而拒绝弘扬国学。在今天,有些糟粕的东西,通过常识就可以辨别,例如男尊女卑这些观念。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