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学提供精神资源,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中国处在转型期,此前的社会价值观念被否定之后,带来社会关系紧张、伦理道德失范,而仁义礼智信放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用。
三、为中华文明崛起提供文化支持。仅有经济、军事、政治的崛起是不够的,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但是现代化过程中思想文化贫瘠,没有一个足够明确的、一致认同的价值体系。我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供现代化的目标和动力,只有带着自身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价值目标实现现代化,才是中华文明的崛起。
■李亚:我有一个挺简化的理解。传统文化的当代性甚至世界性意义,就是用儒家的修齐治平去面对现代生活。修养身心,是现代人面临的重大问题,不光是中国的问题,这是全球性的问题。物质供给越来越充裕,而思想的、情感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多变。传统中国对于家庭伦常生活的特别重视,以及立德立功立言那样一种人生价值的追求,仍然可以向现代人提供一种生活之可能。
国学还能够作为智慧的源泉。我曾经遇到某汽车公司销售老总,他告诉我,他的销售原则就是仁义礼智信。他特别相信人与人之间应当换位思考,他用一种建功立业的态度做商业,反复跟我说,不能被短期利益左右。小米的雷军说“顺势而为,寻找台风”,这与道家顺天命的思想相对应。至于社会的和谐,现在贫富悬殊、诚信缺失等等社会问题都很严重,而儒家的王道仁政之上,那种平天下的精神源头,也是一种普世价值。
西方的自由、民主已经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信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中国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等一些观念,在现代社会仍然有效。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抽象继承”。我相信抽象继承之后,会有一些普世价值。
■朱汉民:首先是立德。把德摆在首位,作为立功的前提、基础、目标,否则立功不能长久,社会仍然是尔虞我诈。
■李亚:昨天我遇到一个银行卡诈骗的事情,以前这类事我都过去算了,这次我和那人谈了二十多分钟。我说这种事你做不成功也就罢了,做成功了就会受到制裁,而且无论成功与否,都于心不安。他说,社会上其他工作太辛苦,而且赚不到钱,买不了房子,娶不上媳妇。现在我们的财富积累,确实不太公平,人才的任用也不太公平。这些确实没有办法,可我大概还是以一个迂腐的读书人自诩,相信价值观是人生的北斗,也是企业的基石。
先贤的人生态度、人格理想,有时候真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孟子讲的理想人格,大丈夫,不管怎样对中国人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要说它的当代意义可能有些尴尬,这是一个比较容易浮躁、容易妥协的时代,还是说,我们自身是比较容易浮躁、容易妥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