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夫妻关系发生颠覆性变化,使孝道难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已不复存在,夫妻双方同时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有的女性收入甚至高于男性。在这种情势下,由过去夫强妻弱变成了妻强夫弱。当儿子在家庭夫妻关系中处于弱势时,父母就很难从儿子那里得到支持。尽孝便成了难题。
全新的时代背景要求我们必须直面现实,重塑理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培育多元养老主体,打造一个多元互动、多元互补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构架是:家庭尽孝、社会尽力、市场尽能、政府尽责。
一是家庭应倡导孝道立家。中国有“二十四孝图”的范例,有“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有“以孝治天下”的王朝。孝道文化是我国社会的基本伦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居家养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具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孝道是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思想与文化依托。今天,家庭养老模式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孝道观念的淡漠与消失,在家庭价值观中以孝彰显的核心价值中落。要重构家庭养老模式,首先必须重新树立“孝道立家”的道德规范,让孝道文化重新回到家庭道德的制高点上,重新成为家庭价值观的核心价值,让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成为发自内心的“自律”,而不是来自外力的“他律”。政府在采取多种方式弘扬孝道文化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运用减免税费、经济补贴、社区监督、法律约束等多种手段,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各种养老服务形式,使家庭回归到养老责任第一主体和主要承担载体的位置。
二是社会应引导全员参与。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任何人都有走向老年的那一天,那一天都需要别人的关爱,今天你关爱别人,明天别人才会关爱你。应搭建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舆论平台,以广东清远为基地,把养老服务业高层论坛办成象博鳌论坛、达沃斯论坛那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论坛。社会应经常开展“我该怎样安放晚年”的醒世教育,唤起社会关爱老人的良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古训,只有人人尊老敬老养老,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健康发展。坚持多措并举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多元合作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首先应建立覆盖城乡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要承担社区托老服务、对居家老人上门服务、中介服务、应急救助服务、健身康复服务、精神慰藉与文化娱乐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点是政府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最基层组织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应该以政府投资兴办为主,鼓励社会力量通过与街道(乡镇)合作的形式参与。其次应组织义工、志愿者做好社区养老服务。主要为那些行动不便、无法进行基本的家务劳动的老人服务,比如买菜、做饭以及一些简单的卫生整理。应动员具有专业优势的学校、医院、机关等事业单位以及一些社会上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组织及个人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活动,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对于做满一定时间的学生,可以从政府得到一定的奖学金,或者可以抵免轻度违法(比如驾车闯了红灯等),还可以规定必须无偿地为社会服务一定时间才能毕业等。应把尽力挖掘志愿者资源,建立完善的志愿者队伍作为各类群团组织的重要工作任务。再者应建立老年组织,鼓励支持老人发展自我互助服务。
三是市场应孵化养老产业。养老产业涉及家政服务、医疗康复、饮食服装、食物保健、休闲旅游、金融地产等方方面面,是多产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产业。应鼓励企业在城镇建立若干全产业链基地,发展养老服务业,这样可有效形成老年产业集群效应,以及集群之间的互动效应。“全产业链”模式能够实现跨界互补式操作、同界联合运作,搭建起企业联盟优势平台,进而带动整个老年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从而实现老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育孵化“全产业链”社会化养老企业,必须以市场机制引导,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加大政府扶持和管理。要改变养老机构非营利的体制束缚,允许养老机构差别化经营。可以有偿服务、低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经营者自负盈亏,促进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迅速成长为“全产业链”大型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