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方式
承担国际责任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在联合国的多边主义构架内,也可以和其他国家双边合作,也可以单独进行。在联合国构架内履行责任,这方面中国并不难,已经展开,积累了不少经验。在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国际多边秩序和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和精神下,通过联合国的授权,以联合国或国际多边组织的名义,合法地承担责任,同时必须尊重所在国政府的主权与人民的意志。而当政府的主权与人民的意志发生分离时,我们应谨慎行事。中国更多地参与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维和行动,在国际政治、安全领域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通过把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同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进一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等,都有利于增强中国作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一员的国家身份。
通过多边主义的方式,使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更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参与其中并按照国际规则承担国际责任更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赞誉,既可以在国际社会中提升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也可以在承担国际责任的过程中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和其他国家双边合作共同承担责任刚刚开始,尤其是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合作。美国现在是全球责任最大的
承担国,但已经力不从心,因此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但中美两国之间互相猜疑,并没有实质性意义的军事合作。从长远来看,如果中美不能合作提供全球性“公共服务”,双方都很难单独提供。两国现在有战略对话,在这个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双方需要承担的共同责任达成共识。
中国单独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则可能要比较长时期才会发生。今天,中国既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单独提供,很多国家也还没有认同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中国要提供,也会被其他国家视为是威胁。等到未来中国被世界接受,也发展到具有足够的能力,中国才会开始单独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单独承担国际责任。在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的阶段,中国还是会在联合国的多边构架内或者和其他国家双边合作来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承担共同责任。
四、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上升、解决国际问题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社会的期待,中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身份逐步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探寻承担国际责任的路径与机制,建构起“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中国承担国际责任是国际社会对主权国家及中国的期待和要求,同时也是中国实现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切入点。中国对国际责任的认知经历了从犹豫到认同的积极转变。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又如外交部长王毅在第6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中宣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华民族是勤于任事、勇于担当的民族。尽管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任务仍十分艰巨,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国际社会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