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2)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责任观

(一)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总体来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内面临的问题很多,所以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仍然是在国内进行经济建设,实现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安全。中国国内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就是对国际社会尽最大的国际责任。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责任具有很大的内向性特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领导人以“现代化”目标替代“革命”取向,中国采取融入而非挑战现存国际秩序的战略,定位自己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这一身份定位包含四层含义:第一,明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客观认识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程度。邓小平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口多,土地面积大。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

第三,准确估价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位置,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第四,对于中国的国际责任,邓小平说:“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就会大。

(二)邓小平理论关于国际责任的理解

邓小平理论所代表的“新国际主义”在当代有着独特的内涵,这种“新国际主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与外交思想研究中的新名词,其主要涵义反映了和平与发展时代,社会主义大国履行国际责任和提供国际公共物品的外在要求与内在品质。这种“新国际主义”实际上也预示了新时代的中国将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国际责任。邓小平理论对这种国际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第一,邓小平理论认为加强自身的稳定和发展就是国家最重要的国际责任。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自身的强大是承担国际责任的基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好自己就是国际责任的一部分,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他曾经提到:“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并且认为,中国维护好自身的发展与稳定是对世界负责任的一种表现,由于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其自身的稳定本身就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邓小平曾经说过:“现在要是中国乱起来,就绝不只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问题。那时还有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威信,首先受影响的是现在世界上最有希望的亚太地区,这就会是世界性的灾难。所以,中国不能把自己搞乱,这当然是对中国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全世界人类负责”。

第二,为了促进世界发展,承担国际责任主要就是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这样的新秩序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更重要的是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种新的经济和政治秩序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希望提供给国际社会的一种公共物品,使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受益。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控制了现有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本身就是一种重大的国际责任,指导建立这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原则应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第三,邓小平理论主张中国担负的国际责任应当与一国的实力相当。他认为中国在国家实力不是十分强大的时候不能承担过多的国际责任。正如他所说:“我们现在还很穷,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方面,还不可能做

得很多,贡献还很小。到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了,我们对人类特别是对第三世界的贡献可能会多一点。”

同时他也认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就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这就是要求中国在实现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之前要首先清楚自己的国家实力,中国不会采取与国力不相称的方式去进行国际援助,而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也主要以间接贡献为主。

总之,邓小平理论所体现出的“新国际主义”国际责任观,主要强调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应当为国际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但这种责任要与中国的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在保证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反对霸权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不是要推翻现有的国际体系,而是逐步地融入和推进其发展。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改革开放   大国责任   中国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