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邓小平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系列回顾(十):苏东巨变(3)

二、    苏东巨变的影响和对策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无疑是人类21世纪的一件大事,它的影响是深远和广泛的,而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散去。它首先改变了原有国家社会体制机制与秩序,苏东人民面临深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换;它结束了东西对峙半个多世纪的“冷战”,终结了美苏“两霸”争夺世界的格局;它宣告了坚持多年的苏东社会主义模式的破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其影响是深刻和带有根本性的,随着历史的进程将会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心理。对苏东剧变,有人喜形于色、弹冠相庆,认为“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是二十世纪留给人类的最大遗产;有人忧心忡忡、一筹莫展,对社会主义事业丧失信心;有人把目光转向中国,希望中国扛起社会主义大旗“当头”。邓小平以他的马克思主义大无畏精神,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提出了著名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28字方针,成为我们党观察国际形势、进行对外交往的重要指导。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今天仍然没有失去它的作用。我们首先来看一看苏东巨变和苏联解体给这些国家自身和国际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

(一)苏联发生的事件是紧急的事情,是一个非常事件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19”事件。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总统职责,由他代行,并成立包括他在内的八人紧急状态委员会。邓小平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以一个政治家的深刻敏锐和高超判断,让身边人员转告中央负责人:“苏联今天发生的事件是紧急的事情,是一个非常事件。中国的表态要研究一下。”[1][18] 说它是“紧急的事情”,是因为尽管邓小平早在1989年9月4日就判断“苏联肯定会乱”,[19] 但1991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刚刚访问了苏联,4个月后就发生了这样的事件,确实让人难以接受,显得有些紧急;说它是“非常事件”,是因为亚纳耶夫等人的紧急状态委员会没有在法律和党章框架内解决问题,而是采取了非常手段,与苏联历史上有惊人相似的一幕。有材料说,为此,“当天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紧急会议”。[20] 据《邓小平年谱》所载,第二天,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等谈话的主题之一,就是“议论十九日苏联发生的事件”。[21] 但是到底“议论”了哪些内容,作出了什么分析,提出了什么对策,《邓小平年谱》和公开的材料均未披露更多详情。据美国学者沈大伟在其《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一书中的说法,“在8月20日政治局的会议上,邓小平警告中共领导人说,苏联的政变可能会失败,因而应该慎之又慎,等等看”。[22] 果不其然,事情急转直下:两天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努力失败,戈尔巴乔夫恢复行使总统职务。到了24日,戈尔巴乔夫却出人意料地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暂停苏共在全国范围的活动。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自此,一个存在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地球上消失了,举世震惊,也给中国共产党人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二)苏联这么强的国家,几个月一下子就垮了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收入的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中,有一段关于特区“垮起来容易”、“建设就很难”的话,是样说的:“特区搞建设,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有这个样子,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垮起来容易,建设就很难。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23] 这番经过整理的谈话简洁扼要,但初读起来确有让人难以理解之处:说特区“建设就很难”,这好理解,因为“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有这个样子”,但说特区“垮起来容易”不好理解,因为尽管1989年的政治风波对全国乃至特区都有影响,但还没有达到“垮”的地步。近读吴松营所著《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发现邓小平当时讲话与公开发表的文字略有不同,其中有三处与苏东巨变有关的话题被遮蔽了,略显遗憾。邓小平是这样讲的:“你们这里搞建设,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有这个样子。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垮起来容易,建设就很难。苏联、东欧垮得多快!苏联这么强的国家,几个月一下子就垮了。如果中国不接受这个教训,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如戈尔巴乔夫那样的‘新思维’出来以后没注意那样,就会出事。”[1][24] 可以说,这段话,是邓小平集中评论苏联解体事件中用语较多、解析垮台严重后果的一次重要谈话,而且是在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短短二十几天之后所作出的判断,读来让人不得不佩服小平同志的独到的分析和深刻的见解。因为这段话对于把握邓小平思想非常重要,本文稍作解析。

一是说“苏联、东欧垮得多快!”1989-1991年是苏联、东欧剧变之年。1989年东欧6国从波兰团结工会组阁,到罗马尼亚政权更迭,共104天。1990年6月到1991年6月,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受东欧剧变的影响,也先后解体和发生政权更替,至1991年底苏联垮台。其变化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速度之快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因此被称为“剧变”。前后不到三年时间,持续了几十年的苏东9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崩离析,顷刻瓦解,令世人扼腕。这就是“垮得多快!”二是说“苏联这么强的国家,几个月一下子就垮了”。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是第一个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的国家,综合国力敢与西方世界首强美国一较高下,在“冷战”中唯一能够直接与西方阵营抗衡。但如前述,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成立包括他在内的八人紧急状态委员会,剥夺了戈尔巴乔夫的权力。两天后,所谓“政变”失败,戈尔巴乔夫重回总统宝座。但三个月后的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存在了70多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解体。此所谓“苏联这么强的国家,几个月一下子就垮了”。三是说“如果中国不接受这个教训,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如戈尔巴乔夫那样的‘新思维’出来以后没注意那样,就会出事”。从1985年戈氏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到1988年起进行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并把“社会主义多元论”“民主化”和“公开性”作为三大“革命性倡议”,积极评价东欧国家的“自由化”改革,依赖和幻想西方大量经济援助,不顾一切向西方实行妥协和退让,这就是所谓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当时戈氏的“新思维”在中国也很是风光一时,其所著《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畅销多时,对国内主张激进改革的人士产生了一些影响,一些人纷纷主张向苏联学习,加快引进西方政治制度,迅速进行所谓政治改革。不能否认,正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迎合了西方对中国的和平演变策略,对中国1989年的政治风波也起到某种程度的推波助澜作用。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邓小平   苏东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