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邓小平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系列回顾(十):苏东巨变

内容摘要: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五报告中都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本文认为,邓小平对苏东巨变、苏联解体的原因、背景,它带来的影响、对策,对中国的启示与思考等独到见解,对深化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苏东巨变,原因,影响,对策,启示。

作者简介:宋泽滨,解放军装备学院领导科学教研室教授

齐爱兰,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教授

20年前的苏联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历史走向,对中国改革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二十年来,学术界对苏东巨变、苏联解体的原因、背景,它带来的影响、后果,中国的对策及启示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国外、国内都有许多研究成果问世,为我们把握这次重大事件提供了参考。但邓小平二十多年以前的分析,今天看来仍然有许多独到之处,是一些论者所不及的。特别是随着邓小平对苏东评论材料的陆续批露①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小平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使我们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要特别把握邓小平对苏东巨变分析的三个特点:一是把苏东巨变放在国际格局大背景下来审视,二是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发展实际来分析,三是突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来展开。

一、    苏东巨变的原因与背景

事物发生的原因,一般说来可以分为潜因显因、远因近因、主因次因、内因外因等等。分析苏东巨变、苏联解体这样一件重大事件也不例外。邓小平对苏东巨变和苏联解体的分析全面而深刻:事件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苗头早在刚刚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之时就出现了,在形成其僵化的体制时就孕育了;苏东剧变表面上表现为摆脱大国控制和联邦体制,实际上意味着阵营内和联盟内的不平等关系的解体;事件直接表现为政治问题,但最主要的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出了问题,人民不满意;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对事件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一)苏联的思想方法实际上是形而上学

邓小平刚刚重新出来工作三个多月后的1977年11月3日,在会见美籍华人王浩教授时指出:“苏联从斯大林时期开始,他们的思想方法实际上是形而上学,认为一切都是苏联的最好,其实很多并不是这样,结果自己把自己封锁起来,变成思想僵化。这妨碍了他们科学技术的发展,他们落后了。”②这时期苏联的国力还是相当强盛的,与美国并称为世界两个超级大国。邓小平在此批评苏联人思想方法“形而上学”、“自己封锁”、“思想僵化”,这是秉承毛泽东当年对斯大林的批判思想。而由此断定苏联“落后了”,则是小平同志的独到见解。小平从思想方法的分析入手,在苏联强盛时就指出,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必然会导致它的自我封闭和思想僵化,最终被他人超越。这样一种辩证智慧和政治远见是其他人不具备的。十多年后苏联的解体则在事实上印证了邓小平预见的准确性。也从根子上找到了引发苏东巨变和苏联解体的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原因。邓小平对苏联问题的分析为我们在进入拨乱反正初期,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二)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

邓小平在对苏东事件的分析中,很注重在体制方面找原因。应当说,我党对苏联模式及其带来的问题早就有所认识,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多次批评苏联模式的弊端,并在与西方体制的比较中,认识到苏联体制的“落后”性。1978年11月27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时指出:“我们过去有些东西是学苏联的,那些东西看来是落后了。”③

“学苏联”是从哪里开始的呢?恐怕首先是因袭了苏联的政治体制。因此,邓小平从政治体制角度对苏联模式进行了解剖。1986年9月29日在与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雅鲁泽尔斯基谈话时指出:“我们两国原来的政治体制都是从苏联模式来的。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即使在苏联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它能够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吗?能够符合波兰的实际情况吗?各国的实际情况是不相同的。”④既然苏联模式“不是很成功”,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可以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从“不是很成功”的苏联模式中吸取教训的。

“计划经济”是我们过去一直奉为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重要信条,如何把握它在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作用,实际上涉及到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认识。邓小平深刻指出:苏联模式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计划经济”,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冲破它的束缚。1987年2月6日邓小平同中央领导谈十三大报告的起草等问题时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⑤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正是在这样一种认识下,邓小平要求十三大报告要在理论上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楚我们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

分析苏联模式的弊端并不是目的,而根本是要借鉴这些经验教训,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大问题,在中国坚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大问题。1988年5月18日邓小平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若阿金·希萨诺时说:“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过什么叫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现在才解决。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⑥只有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也是我们在分析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更加坚定的基本结论。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邓小平   苏东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