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邓小平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系列回顾(二):中国力量(6)

(三)我们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在民族团结问题上,邓小平有两句口号特别引人注目。一句是他引用的口号:“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一句是他提出的口号:“我们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95]实现小康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宏伟构想,也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壮举。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必须发挥民族团结的力量作用,发挥港澳台同胞的力量作用,发挥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作用。

要发挥民族团结的力量作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融合中,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各民族人民共同战斗共同生活,造就了我国的民族团结和谐局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对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有一个定位:“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的爱国人士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将更加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将更加巩固。”[96]一是明确了我们的民族制度。“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97]二是阐释了我们的民族政策。他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我们的民族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中国的资源很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包括西藏和新疆。如果这些地区开发起来,前景是很好的。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98]1990年9月15日会见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董事长郭鹤年。指出: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我们十分注意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中国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大的民族纠纷。三是提出了具体的民族建设方针。他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题词:“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99]在民族工作中,要坚持发展经济这个中心,围绕加强民族团结这个核心,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促进民族生产,实现人民富裕,发展民族文化,培养民族干部。在宗教问题上,坚持尊重宗教习俗,但宗教也不能搞狂热,实现宗教同社会主义相适应。

要发挥港澳台同胞的力量作用。香港、澳门和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港澳台同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中,港澳台有着特定的历史地位,港澳台同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的全面统一付出了巨大心血,他期盼着港澳台同胞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关心台湾回归祖国事业中如何发挥港澳台同胞力量作用的问题。1979年10月19日指出“我国政府公布的对台湾归回祖国的大政方针,充分考虑了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的处境、利益和前途,是完全公平合理的。爱国一家,走祖国统一的道路,就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 [100]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希望同台湾当局共同为祖国的统一携手迈进,希望富有爱国传统的台湾同胞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宝贵贡献。香港的回归是在邓小平直接领导下推进的,他生前虽然没有亲眼看到香港回归的现实,但他的思想成为其灵魂。他主张,香港的治理团队必须由爱国者组成,他多次谈到爱国者的标准问题,最核心的就是“爱祖国,爱香港”。1984年6月23日会见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时指出,香港回归后,不能继续让外国人统治,我们相信香港人能治理好香港。港人治港有个界限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 [101]1984年10月3日指出:“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大前提,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爱祖国,爱香港”,“参与者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爱国者,也就是爱祖国、爱香港的人。”[102]只有热爱祖国,才会把香港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才会自觉地以祖国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只有热爱香港,才会以港为家,竭尽全力建设香港,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共产党人表现出豁达的民族大义。1984年10月3日会见由200人组成的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时指出:“我们不是有个口号叫‘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吗?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 [103]为了民族“大局”,需要民族“大团结”。这个大局,就是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这个大团结,就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基本保证。

要发挥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作用。同祖国大陆的居民一样,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都是炎黄子孙,都有一颗爱国心。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谋生创业,形成了独特的海外华人文化和独特的海外华人力量。这些人在国外一直备受歧视,低人一等,没有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的腰杆于挺起来了,改革开放后,祖国日益强大,他们切身感受到祖国的可爱,爱国热忱是非常高的。邓小平把他们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祖国建设需要他们的支持和贡献。1986年4月19日会见在大陆捐资兴学的香港知名人士包玉刚等时指出:“你们为国家教育事业出了很多力,这是为国家、民族做的好事”。“要利用现有人才,将来香港人才也应该容纳在内,还有海外留学生、华人学者,希望他们出力。华人中有很多人才,如李政道、杨振宁,多几个这样的人才就好了。”[104]邓小平每每谈到振兴中华的时候,总要提到海外同胞的爱国之情。“中国人要振作起来。大陆已经有相当的基础。我们还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105]海外同胞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孕育出“独特的机遇”;也造就出“独一无二”的力量,演绎出“独特”的历史奉献。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邓小平   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   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