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要一个民族是团结的,任何力量也不能使他们屈服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人民的团结,民族的团结,是我们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是中国力量的又一重要源泉。1975年10月7日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比耶迪奇会谈时指出:“只要一个民族是团结的,有坚定的信心和明确的方向,任何力量也不能使他们屈服。” [80]无论是推翻“三座大山”的中国革命,完成“三大改造”的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都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离不开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
(一)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
团结是最重要的,只有按照一定宗旨组织起来、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紧密团结的集体,才是有力量的。1986年11月9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81]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将力量凝聚和组织起来,用代表人民利益的纲领将人民团结和动员起来,这就叫做万众一心。只有真正做到了“万众一心”,才能带领千军万马,克服千难万险,取得最后胜利。
动员和组织群众自觉地、积极地行动起来。团结,总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时显示它的威力。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时刻提醒全党要团结一致同各种错误思潮和行为做斗争。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要将群众动员起来和组织起来。改革开放之初,针对刑事犯罪活动猖獗,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破坏安定团结的现象,邓小平主张动员群众同他们斗争,维护安全团结局面,他指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需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和组织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行动起来,同各种破坏安定团结的势力进行有效的斗争。”[82]各级党委要加强领导,统一部署,采取得力措施,实行各条战线的总动员,坚决而又稳妥地把保证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工作做好。“我们说过不搞运动,但集中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还必须发动群众。动员全市人民参加,这本身对人民是教育,同时能挽救很多人,挽救很多青年。” [83]发动起广大人民群众,造成强大的声势和威力,使敌对分子感到震慑,使犯罪分子无处藏身。
把大家团结起来,一心一意奔向四个现代化。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党面临着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上尽快恢复生产秩序,文化上繁荣人民的文化生活等繁重任务,党进一步强调要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对我们是一个严峻考验。一个时期以来,邓小平反复讲要团结,通过团结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1978年5月7日会见马达加斯加政府经济贸易代表团时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清醒地看到这是一件艰巨的事情,但是能够做到的。首先是我们有全党的团结,全国人民的团结。” [84]从中央领导到全国人民,上上下下都是一致的,根本的一条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1979年3月27日同胡耀邦、胡乔木等谈话:“国内现在最大的政治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奔向四个现代化。搞四个现代化,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要使群众做好准备。”[85]要看到困难,要做好准备,团结起来,维护安定团结局面。1979年6月25日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吃够了动乱的苦头。动乱一下,就耽误好多年,不是三年五年能恢复起来的,动不得、乱不得啊!我们搞四个现代化,需要这样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在人民当中,我们要树立这样一个很好的形象,表明我们是安定团结的。我们党现在是安定团结的。而且这个安定团结来之不易,要珍惜。”[86]旗帜鲜明地坚持安定团结,珍惜安定团结局面,把广大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一心一意奔向四个现代化,是形势所迫,也符合全国人民的要求。
没有信念团结不起来,不会往前奔。认识了团结的地位,懂得了团结的重要,还要掌握团结的钥匙和枢纽。“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邓小平首先交给我们两把钥匙:“一靠理想,二靠纪律”。1985年3月7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87]因此,“有理想”、“有纪律”便成为邓小平心目中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两个重要因素。邓小平分析了一些没有理想、没有纪律的表现,如,“一切向钱看”带来的经商之风,以及以权谋私、化公为私等种种不正之风,提醒人们尤其是共产党员,不能这样做。其次邓小平给我们提供了团结起来的重要枢纽:“坚定的信念”。1986年11月9日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指出:“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他总结说:“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88]邓小平对信念与团结关系的阐释,对信念在团结中的地位作用的发挥,对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此外,邓小平还给我们提供了团结起来的一条经验:1990年2月20日会见霍英东时指出:“人人都要有个信念,没有信念团结不起来,不会往前奔,只会怨这怨那,起码是颓废,这是不行的。我说过,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抓这条,中国就团结不起来。” [89]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信念的确立需要长期的教育培养,通过抓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民牢固树立坚定的信念,这是一条基本经验。
(二)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前程远大,大有可为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进行革命建设的重要武器,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我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邓小平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谈话,详尽阐释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范围、方式和任务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力量体系。1982年11月24日在五届政协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扩大了,不仅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还包括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前程远大,大有可为。” [90]为了这个“前程”,为了主动“作为”,就是要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朋友们的团结合作,共同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要发挥统一战线的力量作用。1979年6月15日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邓小平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力量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系统阐述,成为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行动纲领。讲话指出:我国的工农联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基础上更加巩固和发展;各兄弟民族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心向祖国,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他们在实现统一祖国大业、支援祖国现代化建设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各个方面的变化表明,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讲话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91]邓小平指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统一战线的对象,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统一战线的性质,“叫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就是劳动者与爱国者的联盟。”这就把一些基本问题都明确下来,使人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基本的遵循。1979年10月19日在招待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的代表大会代表的宴会上,又进一步明确了统一战线的性质和范围,指出: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92]。这是对统一战线理论的又一个丰富和发展,成为今天我们的经典表述,统一战线仍然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法宝,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要发挥人民政协的力量。邓小平非常重视人民政协工作,亲自担任了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主持了五次全体会议,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人民政协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奠定了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基础和格局。邓小平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作了阐发:“人民政协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组织,也是我们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互相监督的重要形式,它在我国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提出了政协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工作:“今后人民政协要广泛联系各界人士,充分发挥民主协商和监督的作用。要继续推动各界人士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专业知识。要组织视察参观和专题调查,深入实际,开展多方面的活动。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友好往来。” [93]人民政协的两项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强调政治协商,最大限度地做到集思广益,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民主监督,从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督,以保证决策的有效实施。
要发挥民主党派的力量作用。邓小平十分重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中国的其他党派,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同其他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79年10月19日在招待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代表的宴会讲话中指出: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都是我国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我们党有过长期合作、共同战斗的历史,是我们党的亲密朋友。他回顾了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斗争中,各民主党派发挥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经受住严峻的政治考验,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由于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工作做得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同时,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一些同志很容易沾染上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习气。因此,“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94]他热诚地希望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大事,热心社会主义事业,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各方面的工作,勇敢地、负责地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和批评,做我们党的净友,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