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邓小平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系列回顾(二):中国力量

内容摘要: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进程中,离不开各种力量的推动。邓小平提出了“力量怎样凝聚起来,采取什么形式”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提出,要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科学技术和讲政治的强大威力;要靠理想和纪律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和动员起来,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形成强大力量;要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整个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

关 键 词:中国力量;改革开放;科学技术;讲政治;依靠群众;中华民族大团结;党的领导

作者简介:宋泽滨,解放军装备学院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教授;齐爱兰,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教授。

全面推进现代化,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巨任务,需要我们百折不挠,付出巨大努力,必须凝聚中国力量。邓小平对中国力量进行过系统论述,使用了诸如“我们的力量”、“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我国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及“国家的综合国力”等概念,明确提出了“力量怎样凝聚起来,采取什么形式,要考虑”的要求。中国力量是什么,为什么要凝聚中国力量,怎样凝聚中国力量,听听小平怎么说!

 引言:力量怎样凝聚起来,采取什么形式,要考虑

依靠什么力量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才能产生排山倒海的巨大能量,使天地翻覆。力量怎样凝聚起来?1990年1月18日邓小平会见李嘉诚谈到香港问题时说:“解决香港问题的办法,要中国、香港、英国三方面都能接受,五十年不变,大家都得到发展。真正能稳定香港的,第一是大陆的政策不变,第二是华资强大起来,与国内取得共识,包括推荐管理香港的人才。要有才干的人管理香港,才能稳住香港的局面。爱国,就是要爱整个中国,爱中国香港。这个力量怎样凝聚起来,采取什么形式,要考虑。”①,邓小平提出的“力量怎样凝聚起来,采取什么形式”这样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首先要“取得共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凝聚力量”。共识,即共同的认识,亦即共同的理想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是力量的凝结与聚合,把各种力量凝聚到一起才能发挥整体的威力,达到我们预定的目标。取得共识是前提,是基础,凝聚力量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有了共识,就会有共同的行动,就会有共同的奋斗。各种力量凝聚起来了,就能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需要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找到具体的凝聚形式和方法。与“凝聚力量”相反的是“一盘散沙”。邓小平是从旧中国走过来的人,对旧中国的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状况记忆犹新,每每讲到总是痛心疾首。1985年3月7日出席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闭幕式,谈到“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的问题时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②没有凝聚力就是一盘散沙,革命不能成功,建设也不能成功。组织起来才有力量,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渠道,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过去中国受人欺侮是因为旧中国是一盘散沙,如果今天再成为一盘散沙的话,还会照样受人欺侮。总之,中国的建设、稳定和振兴,都离不开团结,只有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凝聚力量,亿万民众在党的领导下拧成一股绳,形成巨大的合力,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邓小平   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   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