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化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人的大脑,又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不及早防备,就会出现“温水煮青蛙”的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风险源是维护社会和谐需防范的四大风险源(其余三个是经济风险源、社会风险源、政治风险源)中的最大风险源。
五是非理性。置身在“快文化”的氛围中,就像“身在庐山”的观者,看不清本来面目,再加上对发展的饥渴和崇拜,人们对“快”常常表现出非理性的色彩。只琢磨快的速度,不考虑快的结果;只琢磨跟风赶潮,不考虑是福是祸。早在2005年,全国就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至于什么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具备哪些条件,则考虑的不多。全国目前耗费巨资建有各类主题公园3000个,只有10%赢利,20%勉强维持,70%亏损。
六是变异性。在通常情况下,快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古今中外对“快”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但是超越限度的快,结果会发生质的变化。一块石头扔到水里会立即沉下,但如果改变它的运行速度,它就会浮在水面疾驶。《孙子兵法》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在社会学上,不当的速度也会导致质的变化,使结果南辕北辙。“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曹操急于成就统一大业最终败走华容道,拿破仑急于进攻俄国遭遇另一个滑铁卢。我国解放初期的“极左冒进”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本来人们追求“快”的唯一目的就是提高幸福指数,但现实中,人们发现,GDP的快速增长反而与内心的幸福感背道而驰。更令人担忧的是,快文化使社会上一些人中弥漫着一股暴戾之气,动辄恶言相伤,拳脚相向,甚至动刀子、泼硫酸,更甚者雇凶杀对手、杀朋友、杀父母。
“快”有规律,“快”要适度,“快”须顺势。当快不快,必生懈怠;不当快而快,必受其害,结果会背离初衷,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