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郑杭生:中国社会学不应在西方的笼子里跳舞(4)

关于中国社会学与西方的关系

记者:我还发现,在中国社会学与西方的关系中,您过去只说“借鉴国外”,现在又强调要“跳出国外”;同时,您在今年社会学年会的主题报告中还提出:1949年,毛泽东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要指的是政治层面。现在看来,在学术层面,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是比在政治层面站起来,远为深刻、远为困难的。您对这些问题能否可以展开论述?

郑杭生:中西关系首先涉及政治的层面,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政治地位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中西关系的学术层面上,理论自觉或正确的学术立场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必须学习和借鉴国外,为什么?因为不学习和借鉴西方,就会脱离人类文明大道,就不可能完成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第二,又必须跳出西方的理论框架,跳出以西方为中心的话语体系。这两者缺一不可。这也就是我概括的“借鉴国外,跳出国外”的主要含义。跳出西方,现在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记者:那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郑杭生:一、必须借鉴西方,又要避免借鉴走样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管理的基本经验及其借鉴为例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管理的现代性转型中,建立了与他们国情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社会政策体系,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最近,有关的课题组把国外社会管理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一是重视制度建设,改善社会治理;二是强调人文关怀,突出公民参与;三是提倡政府与民间的合作互动;四是法律与道德并重;五是致力于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六是强调政府投入和社会参与的结合;七是重视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八是重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在第一方面,包括了注意源头治理的经验,即通过确立社会规范、提高社会诚信、建立社会保障,从这些源头上来进行治理。

这些无疑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借鉴是非常复杂的,是容易变味走样的。这就要求在借鉴时,要以我为主,注意区分相同和不同、精华与糟粕、适用和不适用、具体做法与贯穿其中的理念。上述经验中有许多国内外是相同的,有些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也有同中不同,如程度的不同、具体做法不同等。明确同与不同是为了比较分析,有一个比较的参照系。无疑,我们要汲取外国经验中的精华,但也不是一切精华都能原封不动地汲取的,还要看适合不适合我国的情况;即使是适合我国情况的,还要看是具体做法适合,还是理念适合,或是两者都适合,这些都要做具体分析。因此,我同意曹教授的文章的观点“不能说西方的概念都是普世的”。借鉴要反对的是两个极端:完全照搬和全盘拒斥。不能完全照搬,是因为各国社会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管理的法律、规则、方式和做法也各不相同。而不能全盘拒斥,则是因为这样做就会忽视世界上社会管理先进的东西,丧失世界眼光,失去参照系,陷入孤陋寡闻。这在全球化和本土化并存的背景下,是万万不行的。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郑杭生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