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消费新时代政府扮演三大角色(2)

——走向消费新时代的转型与改革(八)

  政府要成为促进公共消费主体

我国进入新消费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伴随着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的快速增加,公共消费将在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政府由主导投资的主体转变为促进公共消费的主体,才能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上有大的作为。

1.公共消费可以有效带动私人消费需求的释放,并有助于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1)健康消费。201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达到5.1%,但仍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比重(6.2%),2016年,这个比重有望提高到6.5%左右;2020年,有望提高到8%左右。

(2)教育消费。2012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比达4.28%,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总量4%的目标。201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4.5%;202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有望达到5%。

(3)养老消费。养老基金占GDP的比例最高的是挪威,为83%左右,日本是25%,美国是15%,我国目前只占到GDP的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2016年,养老基金占GDP的比例至少应当达到3%左右;2020年,这一比例至少应当达到5%以上。

(4)文化消费。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例不到4%,美国是25%,日本和英国都超过了15%。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由2013年占GDP的3.77%上升至2015年的5%,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不低于8%,使文化产业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2.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促进基本消费平等

(1)把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消费平等作为基本消费平等的重要目标。主要的考虑是:有利于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为农民创造良好的制度预期,激活农村大市场;有利于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有利于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提升农民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

(2)到2016年,以制度统一为重点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重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二险合一”,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一。

(3)到2020年,总体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大幅度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投入

(1)到2016年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总的建议是: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保障性住房四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2012年的35%提高到50%左右,占GDP的比重由8.48%提高到不低于12%;将国家财政用于城乡个人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差距控制在40%以内。

(2)到2020年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总的建议是: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保障性住房四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占GDP的比重提高到不低于15%;将国家财政用于城乡个人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差距控制在30%以内。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消费新时代   政府   经济增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