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李天纲:从“西学”东进看上海文化大格局

从“西学”东进看上海文化大格局

——李天纲教授在“新华·知本读书会”的演讲

演讲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系主任、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 李天纲

思想者小传

李天纲 1957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曾任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和上海文化。2003年以后专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从事中国宗教历史、中西文化交流的教学与研究。现为该系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著有《跨文化的诠释:经学与神学的相遇》、《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文化上海》、《人文上海》等,主编《徐光启全集》,编辑《马相伯集》、《增补徐光启年谱》等。

很多人曾经有误会,说上海文化没有什么根基,是“十里洋场”、“洋泾浜”,被输入了“殖民地文化”,层次很浅。我认为不能这么讲。上海文化是有深厚传统的。上海的文化深到什么程度?当然和历史有关。

上海的历史到底有多久呢? 1991年,几位提倡上海史研究的前辈学者,如时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的唐振常先生,还有周振鹤、施宣圆,以及我们几个年轻人,一起讨论上海的历史到底怎么算?大家确定了“1292年”这个历史基点。元代至元29年,“上海镇”变成了“上海县”,有了独立的城市建制。然后,明代建了城墙,有了上海城。 1992年时大家确定上海“建城七百年”。到目前为止,上海有720多年的历史了。

720多年,已经比美国建国历史的3倍还多了,但和苏州、南京、杭州、西安、洛阳、开封、北京比的话,还不算久。但我仍然主张,上海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城市。比如,明、清时代上海的科举非常发达。苏州府、松江府的经济和文化在明、清时候达到鼎盛,真的是人文荟萃。青浦在明朝万历以前一直和上海同县。它的金泽镇在宋代已经极盛,镇上的颐浩寺香火之旺超过杭州灵隐寺。朱家角镇在明、清时期有10000多户人家,竟出了40几个进士,比某些省份全省的进士数量还多。

我们现在常讲的“江南”,包括了苏、松、太、杭、嘉、湖地区,差不多就顶了明清文化的半壁江山。整个江南地区的传统文化都非常发达,几乎每个镇上都出过大学者,有着丰富的国学遗产。但是,上海有一点比较特别,那就是在“西学”输入中国的400多年间,承担了“桥头堡”的作用。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