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王锡锌:以信息公开作为治理改革的最佳支点(3)

三、有效的信息公开和流通促成治理的理性化

治理变革的目标是促成“治理现代化”。但什么是现代化?从治理理论和实践看,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其理性化程度,那就是以市场为载体的经济理性、以政府为载体的规制理性以及以公民社会为载体的沟通理性。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本质上就是这三个理性的建设。

首先,政府规制理性的建设需要包括法治、公民社会在内的多重机制的完善;不过,规制理性化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志是充分的民主化,即让普通民众参与到各种政治活动中来,并且政府作出的每一项重大行政决策都应当具有最为广泛的民意支持,但参与的前提是权力运行过程须具有足够的透明性。其次,现代治理模式的完善也需要以公民社会为载体的沟通理性的建设。沟通理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各种意见有表达的平台,让各种情绪有宣泄的机会,让各种冲突有消化的空间;而沟通的前提是公民必须掌握充分的信息,能全面地评估一项政府决策对自己所造成的影响,能全面充分地为自己利益主张提供相应事实与规范依据,更能全面地了解他者的主张及其依据从而形成反思理性的基础。

再者,信息公开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紧密相连。不可否认,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为社会成员自由的社会活动创造空间,消除专制集权控制,为公民社会的形成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值得警惕的是,完全放任市场自由的发展也是不理性的,毕竟市场无法提供社会价值的产生空间,也不能培养公民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精神与公共责任感,因此它需要以信息公开为基础实现对市场主体的信息规制,确保市场主体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从而避免市场失灵。而政府对市场主体信息的公开,构成信息规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政府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通常只是依据“成本—效益”的标准选择性地公开相关信息,造成经济理性的不足,从而影响了公众的正确判断。因此,政府履行其市场规制职能,也意味着其要彻底落实信息公开义务。

此外,当前政府通过市场化来实现其行政管理目标已成为政府的主动追求,在这一市场化作为行政管理方式的过程中,更需要政府及时主动全面地公开信息。由此,实现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并避免徇私舞弊、寻租腐败。总之,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理性化,即政府的规制理性、市场的经济理性以及社会的沟通理性,而有效的信息公开和传播则是实现这三方面理性的基础性条件。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信息公开   治理现代化   治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