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常修泽:以人本思想为核心 经济学体系创新之我见(5)

 第三个维度,是“西”——即西方学者关于人的发展的一些有益理论。这方面应该提醒经济学界重视。为了写《人本体制论》这本书,笔者搜集有关资料并得知,在当代经济理论中,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学者日益关注人自身的命运问题。例如,当代发展经济学家丹尼斯·古雷特(Goulet)提出,发展的核心价值和基本要素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存”;二是“自尊”;三是“自由”。[9] 再比如,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指出,真正的发展必须是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的全面协调共进;并坚持认为,应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与核心价值取向。[10] 阿马蒂亚·森(Sen,Amartya)更提出“以自由看待发展”的理论。按照阿马蒂亚·森的理论,发展的本质在于扩展人的可行能力(ca-pability),即人们过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生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的状态的能力。[11] 这里的“过”、“做”、“实现”是人自身自由发展的三大重要支点。

中国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创新,应在对上述三方面思想挖掘的基础上,融汇“中”、“马”、“西”,形成新综合,以充分吸收人类丰富的文明成果。在这方面不应采取排斥主义,而应采取包容性的理论思维。[12]

三、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经济学大体框架

以人的发展作为核心思想来贯穿经济学理论体系,其理论框架大体应该是什么样的?根据笔者这些年的研究,可采取“一个顶层,三道横梁,四个支柱”,由此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一)一个顶层

笔者的基本想法,是以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作为顶层设计的基本导向,或者叫核心。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曾对经济学对象作了高屋建瓴的阐发——人们按照物质生产发展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而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方面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的抽象。

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更清晰提出,“生产方面社会关系不外就是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主体是“人”,不是物。

在顶层设计这方面,建议把握以下四点:(1)要以“人本实质论”(实质在于人的自身解放和每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范畴;(2)以“人的三层含义论”(横向上“全体人”,纵向上“多代人”,内核上“多需人”)为分析出发点;(3)揭示“三个解放”(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解放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过程;(4)特别要剖析清楚“双重奴役论”。

(二)三道横梁

第一道横梁,在所有制关系上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2003年,笔者曾发表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新课题》的论文,对这一新课题进行了早期探讨。[13] 在2013年出版的《包容性改革论》中,从全面改革新阶段的战略目标出发,探索性地把混合所有制经济定位为“包容性体制的经济基础”。在《给三中全会全面改革方案的四点框架性意见》中,建议将混合所有制经济写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14] 为什么如此强调混合所有制经济,有什么考虑?针对此,笔者于2014年3月提交了《混合所有制的价值再发现与实现路径》,从四个方面阐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理论价值。其一,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分析,混合所有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产权基础。其二,从社会体制改革分析,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共生”体制的经济支撑。其三,从政治体制改革分析,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四,从新阶段全面改革的部署分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寻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突破点。

第二个横梁,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实行市场经济。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在党的文件里第一次出现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的论断,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政府文件里第一次出现,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市场经济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比如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如何协调、市场化与公正化的关系如何处理等,都需阐述清楚。这又涉及下面一道横梁。

第三个横梁,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在于共同富裕。中国下一步要发展的不是那种原教旨主义的市场经济,而是一个与公平、公正融为一体的市场。当今世界,有三道“天光”,其中,公平正义即是一道“天光”——全球民众呼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诉求是共同的。

(三)四个支柱(四个过程)

这涉及经济学建立体系的方法问题(注意:这里不是指研究方法,而是指叙述的方法)。而“叙述的方法”,正如马克思所言,必须在形式上同研究的方法相区别。“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15] 以人本思想为核心构造经济学体系的理论框架,必须适应人本分析的需要,可采用“四过程法”(即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分配过程、消费过程)。如果把理论体系比喻为大厦的话,笔者把“四过程法”当成“四个支柱”。

“四过程法”要有新思路:第一个是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写什么?写人的自主决策与创新。第二个是流通过程。讲什么?讲人与其他要素的自由流动及其模式创新。第三个是分配过程。这里强调“要素按贡献分配”与“人的心灵创造力”的发挥。最后一个过程,是消费过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讲到消费过程用了弗里德曼一本书的书名——“自由选择”。也就是消费过程怎么样自由选择,怎么样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

总之,用人的发展作为一条主线,把这“四个过程”——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分配过程、消费过程串下来,从而大体形成一个新的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英]亚当·斯密:《国富论》(新中译本),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

[2]谷书堂:《谷书堂自述》,载柳欣、常修泽主编:《不平坦的治学路一谷书堂学术经历与学术思想述评》,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4年。

[3]常修泽:《产权人本共进论》,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

[4][5]常修泽:《人本体制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6][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89、189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927页。

[9]Goulet,D.,The Cruel Choice:A New Concept in Theoty of Deuelopment,New York:Atheneum,1971.

[10]Perroux,F.,A New Concept of Deuelopment,Basic Tenets,london:Croom Helm, 1983.

[11][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常修泽:《包容性改革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13]常修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新课题》,《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10月16日。

[14]常修泽:《给三中全会全面改革方案的四点框架性意见》,《经济决策参考》2013年6月。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3页。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人本   经济学   核心   体系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