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邓纯东:党的领导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5)

首先,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是由党的意识形态而非资本主义法治精神引领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法律信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决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只有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治才能保障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所有这些,都是决定我国法治方向与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坚持党的思想领导,必须通过党的思想领导,使这些重要原则得到贯彻,从而保证我们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当前,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把“法治”与“民主”、“人权”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捆绑在一起,大搞意识形态输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想利用西方的法治观、民主观来改造中国的政治法律结构,进而改变中国的发展方向。他们往往是通过强调“三权分立”或片面强调司法独立来弱化党的领导,甚至排斥、否定党的领导。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就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必须坚决抵制在法治建设上“西化”,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的企图。

其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促进司法人员职业精神、公正意识的养成。理想信念是道德的基础。加强法治队伍建设,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在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上,强调突出政治标准,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这些措施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我们要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一致。在弘扬以德治国优良传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加以综合创造,形成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使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之,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原则,而是系统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是贯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整个过程之中和各方面的。切实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必须要有工作载体,要有体制机制保障。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