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不成熟的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邓小平在退休后说过:“我看我们的事业有希望,我们国家大有希望,我们民族大有希望。中国人能干,但是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如何解决?还得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邪路中国必乱,走老路中国必穷,都是死路一条,都会葬送社会主义。
新时期以来,“左”、右两种声音不时发难,对中央决策造成干扰。客观地说,围绕中国道路的各种争议,除少数人故意把水搅浑外,绝大多数人属于认识问题。总的来看,“左”的影响虽不会销声匿迹,但已难成气候。改革开放已持续36年,早就深入人心,即便有人想走老路也走不了。不少观点偏“左”的人并不认为今不如昔,在纵向比较上对发展取得的成就感到欢欣,但在横向比较上有失落感,故而有点怀旧,心理纠结。相比之下,来自右的干扰有增无减,有点咄咄逼人。近年来,社会上特别是互联网上的负面言论急遽增多。不少人并不盲目推崇西方,却拿西方来贬抑现状,借炒作负面消息来宣泄不满情绪,不看主流、不分主次,有“愤青”情结。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散布普世价值、宪政民主以及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言论,公然诋毁四项基本原则。
“左”的干扰主要来自党内;右的干扰出现在国内,但根子在西方,在美国。新时期以来,我们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与西方打口水战,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本意是搞资本主义全球化。冷战结束了,但西方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一直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遏制和渗透。凡是国内与政府作对的人,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概待为上宾,视为“英雄”、“斗士”,甚至堂而皇之地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唯恐中国不乱。对于我们经济建设上的成就,西方朝野不得不承认,但对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却视而不见,一直大肆攻讦我国的政治制度,一再纠缠所谓的“人权”问题。其矛头主要指向四项基本原则,尤其是党的执政地位,说我们是一党制,不民主。这种言论,包括“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说法,是颠覆性的:将我们取得的成绩都算在资本主义身上,将存在的问题都扣在社会主义身上,特别是把矛头指向党的执政地位。说白了,就是用西化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现状,认为我们西化得不够、不到位。
中西方政治制度有没有可比性、能不能比?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你不比,别人仍会刻意进行比较,无法回避。从国内看,我们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澳门是资本主义制度,客观上也存在比较、竞争的问题;对台湾更是如此。敢于比较和竞争,是道路自信的应有体现。怎么比?当然不是也不能用西方标准来比,看我们是不是符合西方模式。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要让事实来说话。30多年来,我国阔步走向繁荣富强,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国家,创造了令西方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发展奇迹,与西方经济持续低迷形成鲜明对比。这其中的奥秘,主要在于我们拥有政治优势,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既然承认我们的经济建设成就,那就应当承认我们的政治制度是有效的、管用的。倘若没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实现途径,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行动指南,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根本保障,要取得如此的发展成就是不可能的。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四个坚持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 可谓一语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