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兵形象水。——孙子
古今中外的哲人,特别是中国古代哲人善于观察大自然,善于从大自然中吸取智慧,吸取为人处世的智慧,吸取军事、政治和领导的智慧。而水,又是他们特别青睐的对象,他们认为水是最能反映这种高超艺术和智慧的自然意象。
一、哲人论水与领导之道
古今中外的哲人论水,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特别是作为领导者,可以从中悟出什么呢?下面,我们选择一些哲人,一起来学习哲人论水,从中悟出领导之道。
【孙子论水】
我在不同的地方引用过孙子论水的话,这段话,包含了无穷的奥妙和无穷的智慧,我们须认真体会。对这段话,这里不作详细分析,可以参看我在不同篇章中的阐述,包括本书下编《孙子兵法》注释中的评说。这里,先引用此文: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
【孔子论水】
孔子谈到水的地方不少,但有两处很重要:一处在《论语·雍也篇》;一处在《论语·子罕篇》。
1.《论语·雍也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何以乐水?水有自然之美:静则波平浪静,动则汹涌澎湃;细则涓涓细流,广则浩浩汤汤;小则清水一泓,宽则烟波浩淼。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水还有洗涤心灵、净化灵魂之功。
朱熹对此有一段精彩的注释: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程子曰:“非体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宋]朱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1993年版。)
《荀子·宥坐》有一段记载孔子观水和论水的话,也是很精彩的: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章诗同:《荀子简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这就把孔子观察到的水德与他的儒家学说主张融为一体了。孔子观水的精妙之处,值得我们很好地体会,同时也启发我们观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学习大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