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李伯重:以平等心看待世界上不同的文明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与起到的作用,不单是当前的重大议题,也是经济史研究的关切所在。近年来的世界经济史研究表明,中国不仅在几个世纪前就参与到全球经济中,而且对世界贸易体系做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几个世纪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不是仅由西方所塑造,而是不同国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重要的、有别于“西方中心论”的视角正有赖于近年来兴起的全球史研究,如香港科技大学李伯重教授所说,“它关注大范围、长时段的整体运动;强调各个地区之间的关联,和世界各地建立起来的网络;开拓新的领域,重估人类活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李伯重教授在史学界享誉盛名,在中国经济史、明清史等研究领域出版了多本权威性专著,如《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等。近年来他的研究集中在全球史视角下的中国经济,更加注重中国经济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经济间的相互影响。

近日,李伯重教授为“复旦大学光华人文基金学术讲座”做了题为“商战与实战: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的系列演讲,分别从全球史与全球化、早期军事全球化、早期经济全球化时期的东亚、晚明的军事变革,以及早期经济全球化时期东亚军事改革成果的比较这五个方面讨论了中国在早期全球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此期间,李伯重教授接受了《文汇报》记者的采访。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与起到的作用,不单是当前的重大议题,也是经济史研究的关切所在。近日,李伯重教授在上海讲学之际,就中国在早期全球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接受了《文汇报》的采访。

全球史研究打破了所谓整个全球化由西方主导的观点

文汇报:您这次在复旦的系列讲座,主要是从全球史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与世界在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关系,特别是在军事方面的关系。您在讲座的一开始,就提到彭慕兰(KennethPomeranz)《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也很认同他的观点,即认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每个地区都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是这样吗?

李伯重:全球史,也称为“新世界史”,它和过去的世界史的最大不同,就是要打破现今的国家的界限,将世界各个地区都放到相互联系的网络之中,强调它们各自的作用。也就是说,打破了“西方中心论”者所主张的整个全球化都是由西方主导的观点。新的共识是,西方扩张造成的全球发展是全球化的结果,但被西方影响和征服的地区,对全球化的作用也非常大,没有这些地区的参与,西方不可能实现今天的现代化。这里我要说明一下,中文里的现代化,来自英文的modernization,而英文里“现代”和“近代”是一个词modern,因此modernization也可以译为近代化。因为我们把modernization看成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因此采用“近代化”似乎更为合适。西方的近代化,过去学界的主流都认为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然而,早在1980年代,英国经济史学家里格利(E.A.Wrigley)就已提出英国的近代化绝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导致的,还有其他因素(特别是资源)作用于其间。彭慕兰更指出:如果没有美洲、亚洲和非洲的资源,西方不可能积累起那么多财富并实现经济的近代化。因此所有国家和地区,不管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都对全球的经济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不过其中有的是得利者,有的是损失者。彭慕兰的这本书讲的是经济全球化的早期阶段,在那个阶段,征服与殖民的影响还不像19世纪那么明显(19世纪被称为帝国主义的时代),而贸易起到重要作用。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楠]
标签: 文明   世界   李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