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赵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代已经到来(3)

机器化和全球化造就了很好的创新机会

而现在我们到了另一个时代,也看到了一个机会。为什么现在青年面临大批失业,实际上就是两大因素:一个是机器化,一个是全球化。机器化就是我们称之为MIT的两位教授写的一本书《第二次机器时代》。第一个机器时代的动力是蒸汽机代替人类,第二个机器时代是现代的数码技术,它更多的是代替人的认知功能。

现在看到的机器人代替人做了很多的工作,从汽车到建筑行业,机器基本上取代了很早的生产线和组装线,银行ATM机、网上银行取代了很多人工的工作。而机器取代的还不只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很复杂的工作也取代了。比如Google、苹果等已经开始生产无人驾驶汽车了,可能会导致出租车司机失业,交警可能都不需要了,无人驾驶都不需要酒驾的说法了,大家可以随便喝了,这种情况今后会越来越多。而且在美国这种现象已经开始显现,比如会计师开始失业了,美国律师和法学院的学生也失业了。不是说美国人不打官司了,只不过不需要这么多律师了,很多律师以前是在律师楼办案子查资料,自从有了搜索引擎不需要他们了。苹果手机上很多医疗信息每天都在传输给你的医生,你进去以后查血压基本上不需要他们了。这是大数据时代,这种演变越来越多,今后凡是可以程序化的工作基本上都会被机器所取代,不管是高技术还是低技术。

赵勇教授在思客讲堂演讲现场

第二个因素,全球化让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多,现在慢慢转移到中国了。全球化就意味着外包的增加,比如一个简单的工作如果能找到同样质量、干同样活的工人价格只有我们的1/5,那么工作肯定会转移。以后会从珠三角转到西部,从长三角走向越南。我们这些工作以前也是从美国来的,美国到亚洲四小龙再到韩国最后到中国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这个工作需要人干,而雇佣谁的判断就是需要多少钱的问题。

这就提出两个问题,我们是继续培养学生和机器竞争,还是和低廉的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竞争?机器化和全球化给我们造就了很好的机会,让多元化人才、多样化人才有了发挥能力的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了“人类生活富足”的时代,当我们考虑的不是每天衣食住行的必需品的时候,我们开始消费不同的东西,在旅游、医疗和教育上消费更多一些,说明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我心灵和精神上的需求。目前来看,如果能够制造新的满足人类精神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你就有价值,这是机器不可能取代的事情。这就说明不管你有什么才能,是别人需要的就是可用之材。

教育的方向:从培养同质化到培养个体化

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一些在传统社会中没用的人正变得特别有用。刚才乔布斯是一个例子,范冰冰也是。传统社会里,范冰冰的才能基本上没什么用。她干不了农村的活,不能生产粮食,不能为我们的衣食住行解决问题,但是为什么她现在能做这么多?这是因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开始进入产品的多元化时代。

在传统社会里,即使在过去很贫穷的时候,有艺术天赋的人也很多,但是才能没有得到发挥,因为绝大部分人不会享受艺术。现在什么和艺术有关?以剪头发为例,以前农村叫“剃头的”,城里叫“发型设计师”,后者就与艺术有关了。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到2000年左右,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数增加了3倍,从70多万增加到200多万,而制造业工人人数降低了大概两倍左右,这就是差异,从事艺术行业的人越来越有价值。我不能说只有从事艺术的人有价值,但每个人只要某方面的才能发挥到极致,你的长处必然是有价值的,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我们的教育还是没有接受这个概念,教育认为掌握了某些规定的知识和才能才有价值,否则就没有价值,传统的考试、升学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的。实际上,这是过去的“神话”。

赵勇教授在思客讲堂演讲现场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赵勇   天生我材必有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