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为创造机会的产业和行业,应该走向彻底的个性化,而这种个性化不是帮助你通过同样的方式达到同一的目的,而是让每一个学生达到他自己最成功的方向。
7月7日,美国俄勒冈大学校长讲席教授赵勇做客新华网思客讲堂,作了题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主旨演讲,本文根据演讲整理。
教育问题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当前大家也同样关心创新创业。但是我认为在谈论创新创业时应该注意,现在不是没业可就了,而是我们一直在被迫性地选择。
今年中国有七百多万大学生毕业,就业确实很难。我们每年都说今年是最难就业年,但实际上明年可能更难。就业不单单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美国大学生同样面临就业困难。美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少,但是很多人在选择的时候,都会考虑是否还上大学的问题。因为近五年,美国大概有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要么不喜欢,要么是不需要大学学位就能胜任的工作,要么就是半日制而不是全日制的工作。在澳大利亚,20岁以下的失业年轻人所占比例非常高,新西兰、加拿大、西班牙等国以及北非等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青年就业是全球性的难题。以前我们认为大学是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的,但现在大学毕业生基本都面临严重的就业困难。
赵勇教授在思客讲堂演讲现场
各国也都认识到必须要发展教育。我认为李克强总理提出创新创业并不是我们被动的选择,而是主动的选择,表明了中国教育下一步该怎么走。但主动选择里存在一个大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政府通过各种经济杠杆、银行改革、市场开放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实际上创业的人,特别是进行有价值的尝试的人为数不多?我认为原因还要归结到我们的教育上。今天在座的有家长、老师、校长,还有负责教育改革的人士,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从事教育的人不能逃脱责任。所以,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比较有意思的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位于南太平洋的复活节岛上,岛上有很多大石头做的人头。西方人发现这个岛时,岛上很荒凉,只有几千个土著人住在那里,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猜测这些大石头的来源。这些石头为什么存在?是谁做的?很多人认为是外星人做的,可是为什么外星人要做这些石头呢?有一个历史学家的解释是,曾经有一段时间,岛上参天大树覆盖,农业发达,大概有上万人居住,存在过一段非常繁荣的农耕文化。但后来这个岛上的岛民突然兴起一种想法,就是谁家做的头像越大,就代表这家越有实力,因为头像越大,上帝给你带来的好处就会越多。因此,整个岛上的十二家人就开始竞争,看谁家的头像做得越大越漂亮。要做头像,就必须到岛的另一端将石头长途运过来,这就需要砍伐树木,所以造成了沙漠化的问题。与此同时,农业被逐渐废弃,虽然像造了很多,但主业被废弃,环境被破坏,上帝的福音也没带来。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类往往会误入歧途,就像著名的 “文明都不是死于谋杀,而是死于自杀”,当一个文明选择不恰当的目标追求的时候,必然会导致自我灭亡。农村有句土话即“不能只管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当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努力地办一件事情的时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得看路线看得准不准。所以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教育,每个老师、家长和校长都是为了学生好、为了社会好,而到底是不是真的为学生好呢?教育本身是值得怀疑的。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澳大利亚。在昆士兰北部有一个部落,西方人进去的时候带去了现代工业制造的钢铁斧头,但是部落里的人拒绝这个东西,因为在部落里,最崇尚的是能够用石头做成斧头的人。将石头做成斧头,这其中包含很多工艺,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学习,所以做得好的都是年纪大的人。部落里有权威的人看不上没有经过复杂工艺制造的钢铁斧头,传教士就将钢铁斧头交给小孩和妇女,给没有资格做石斧头的人。结果,当小孩子和妇女拿到之后,劳动效率比使用石斧头时高多了,孩子们能够砍更多的柴、清理更多的地方、掌握了更多的生产资料,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原来的部落很快就被这些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颠覆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去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也许在现在就没价值了,例如,我们在石器时代做的功夫,在现代工业社会也许就没价值。这也是教育需要反思的第二个问题:我们每天传授给孩子知识,是不是希望孩子们掌握的东西能永远有效?而这能够实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