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战略的现代化
中国经过30多年高速经济发展,虽然国家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根本改善,但长期以来坚持“高增长,低福利”的发展模式,在经济优先增长战略下,习惯将社会福利看成经济增长的负担,还将发展社会福利与“养懒汉”等同起来,并强调“低福利”政策是导致中国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可以看到,对发展社会福利的长期存疑,其结果是直接导致对社会福利领域的投入一直持谨慎态度。
中国已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更显得关键和微妙,社会福利发展战略现代化的定位和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即如何实现从“先增长,后福利”改变为实现社会福利发展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模式。
(一)在发展原则上,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同步发展
长期以来,在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中,社会福利始终从属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上,不再是为经济增长而增长,而是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增长,不是为经济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发展。因此,确立社会福利的战略地位,需要稳步加以推进,逐渐使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系统。
第一,社会福利制度通过向社会成员公平地提供各种物质帮助和服务设施,解决社会成员基本需求,使这些社会成员能够分享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成果,有利于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维护整个社会稳定和安全。促进社会福利的提供可以成为调动国民的积极性动力,从而提高劳动效率,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第二,回应社会的福利需求,调整发展理念,将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国民福利,实现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相互融通和相互促进,实现中国福利体系战略的全面转型,即寻求可持续的福利社会发展道路的时代已经到来,通过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相互融合和作用,实现国家福利体系的创新。
第三,在当前讨论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战略中,必须要面对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即经济增速正式告别8%的快速增长,潜在增长率在2020年前后回落至7.5%左右的发生趋势。可以预计的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因此,在今后较长的时期,从“高增长、低福利”转向“中增长、中福利”是社会福利发展的机遇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更要强调社会保护和社会稳定的结合,确保支持一个更公平和更包容的、可持续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