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发达国家跨行政区治理模式启示(5)

跨区域层面:对跨省京津冀,建立高于省级、低于中央的一种独立性跨行政区协调机构或大都市区规划组织,诸如“京津冀政府协调会或京津冀规划委员会等”,依法明确经费来源和跨行政区协调职能,独立开展宏观调控工作,保持足够的权威性。在运作过程中,要积极借鉴美国经验,让该机构拥有中央对京津冀区域的交通、环境、水利等重大设施建设的申报资格与资金分配权,迫使三省市在交通、环境、水利等跨区域设施建设中,统一行动,为一体化发展创造统一规范的基础环境。同时,配套性成立“京津冀发展银行”或“京津冀发展基金”以及“京津冀法院”,为区域调控与公平发展提供应有的金融支持体系和司法保障体系。

2.多要素“跨行政区功能区”治理体系

针对跨区域共同体的自然问题治理,如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港口经济等现象,可以尝试性地设置中国特色、单一职能的“跨界特别区”政府。如针对京津冀地区严重的空气污染,可以从现有的各级地方环保局中剥离大力污染防治的相关职能,以三省市全部行政区划为范围,重新设置跨区域的“京津冀大气质量控制区”,设置横跨于三省市的“京津冀大气质量控制区政府”,全面负责整个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调查、检测、标准制定、信息发布、执法等一体化职能,从根本上克服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区际矛盾和利益阻隔。选择三省市紧密相连的中心城市区域范围,先试点,然后再推广。类似“大气质量质量区”,等条件成熟的时候,设置“水区”、“港区”、“湿地生态区”、“学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特殊功能区或跨界公共服务区,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待遇、统一服务,从而根除跨行政区之间的矛盾和不公。

3.多元参与共同治理体系

所谓多元共同治理,就是指在跨行政区治理体系的建构中,除了全面发挥并理顺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同时,在处理跨区域公共事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社会组织的作用和力量,为广大的公众参与区域公共事务搭建平台和渠道,如成立跨区域行业协会、跨区域社会组织、组建京津冀发展全球论坛等,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或建议,形成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整合并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三股力量,创建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智力资源和治理智慧。

4.探索跨行政区合作与税收共享新机制

为了促进首都城市功能疏解与一体化发展,建议京津冀区域政府与企业协同起来,各成员城市之间大力探索跨行政区“飞地”式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式,以跨地工业园的形式,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统筹不同城市拥有的资金、技术、人力、土地等各自优势,实行异地生产、统一经营、税收共享,联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转型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周黎安.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2007(7).

[2] 陈瑞莲.论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缘起与发展[J].政治学研究,2003(12).

[3]卓凯, 殷存毅. 区域合作的制度基础: 跨界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J].财经研究,2007(1).

[4] 王健. 复合行政: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J]. 中国行政管理, 2004(3).

[5] 高建华. 区域公共管理视域下的整体性治理:跨界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J]. 中国行政管理, 2010(11).

[6]陶希东.跨界治理:中国社会公共治理的战略选择[J].学术月刊,2011(8).

[7] 朱安远. 美国概况及美国首都变迁史[J]. 中国市场,2014(13).

[8] 佚名.国际政治和外交中心地华盛顿特区[J].重庆与世界,2005(Z1).

[9] 宋迎昌. 美国的大都市区管治模式及其经验借鉴——以洛杉矶、华盛顿、路易斯维尔为例[J].城市规划,2004(5).

[10]陶希东.全球城市区域跨界治理模式与经验[A].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9.

[11]刘君德等.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A].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12] 王郁.城市管理创新:世界城市东京的发展战略[A].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